“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丨跟高密委员一起,共话乡村振兴

政务   2024-10-17 18:11   山东  


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根据省政协“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委员学习实践活动总体安排,采取“1+1+N”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形式,开展“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委员读书活动,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助力更好实现“岗位作表率、履职创一流、服务展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今天来围观

高密市政协委员的所思所悟


他们认真研读了这本书↓

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



乡村有乾坤,事关天下事。本书站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高度,以中国特有的“道”思维,在问道乡野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蕴含着中国式未来的乡村价值和使命,用发展的眼光重新阐释了“三农”的内在含义,以及在国家层面决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乡村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的决定性意义。



王永亮

高密市政协主席


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跟随本书作者从中国式的“道”的思维,去擘画大国乡村、中国式未来乡村蕴含,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感悟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和视察山东时,提出诸城、潍坊、寿光“三个模式”,三者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思想上的大解放、机制上的大创新,最终成为一种模式、一种品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大限度激发资源要素活力,赋予“三个模式”具有高密特色的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在发展方向上,要结合高密和各镇街区特点、优势,找准乡村振兴“高密模式”的发展路子,制定具体规划和政策,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比如,近年来高密大力发展“大田托管”,全市耕地面积129万亩,全程托管面积已达51万亩,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100%,有效破解了农业现代化滞后、农田组织化程度低和村集体增收乏力等突出问题,“大田托管”已成为高密农业农村工作一大亮点。为此,应进一步推动土地整合,培育土地托管服务主体,优化土地托管服务水平、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打造高密“大田托管”新模式。在工作推进上,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坚持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发展,一区一策、精准施策,推动示范园区特色鲜明、蓬勃发展。在制度机制上,要将乡村振兴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部门和干部的重要内容,提高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注重强化部门联动,完善农业执法队伍归属和管理,切实提高基层和干部的积极性,真正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高密。




邱方红

高密市政协委员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


本书以走出误读的中国历史和文明模式开篇,用发展的眼光重新阐释了“三农”的内在含义和国家层面决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乡村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的决定性意义。读后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予以加强,是全方面、多领域的振兴,是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手段,因地制宜全面振兴。乡村的变化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上。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如生物科技、农业机械化等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乡村的发展体现在农业制度的改革上。农业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政协委员,将践行为民初心,积极建言献策,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禚召远

高密市政协委员

市结核病防治所党支部书记、院长


乡村,曾在不少人印象中一度是落后与闭塞的代名词,浮现在脑海中一片破旧、脏乱差景象,但读本书时发现,乡村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


乡村是生态资源的宝库。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广袤的森林和肥沃的土地,乡村拥有着城市所稀缺的自然资源。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乡村的生态价值愈发凸显。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不仅可以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资金和技术回流乡村。乡村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配角,而是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展望中国式未来,乡村必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乡村,持续加大对乡村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的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优美、经济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管遵华

高密市政协委员

高密市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


《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的,这是一本对中国乡村发展前景进行深度思考且充满新意的好书。


一是视角新。本书从“道”的思维高度看乡村,并且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逻辑框架之下展开论述,延展出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这一宏大历史命题。


二是观点新。作者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俯瞰中西文明,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如,西方工业化模式是“脚+脑”,中国古代手工业模式是“手+心产业”等。作者还用发展的眼光提出“文明乡村、生命农事、智慧农夫”等新观点,为读懂中国乡村提供了新的视野。


三是路径新。本书提出乡村孕育未来的6个柔性革命。这6个柔性革命既是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也是作者对中国乡村未来图景的深度思考,最终体现了中国学者植根于中国大地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马志强

高密市政协委员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络科科长


本书是对中国乡村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的一次深刻洞察与展望,它不仅仅是一幅乡村风情的画卷,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部分的思考录。读后,深感震撼,也收获了诸多启发与思考。


书中强调了乡村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乡村是历史的根与未来的魂。自古以来,乡村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情怀。它不仅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更是民族记忆与情感的寄托。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乡村的价值并未因此减弱,反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更加多元和重要的角色。


书中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乡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指出乡村振兴是时代的需求与使命。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全面振兴。它要求我们在保护乡村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战略不仅是对乡村振兴的探索,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位。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的阐述。作者认为,乡村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补充和支撑,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动力所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将成为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重要因素。同时,乡村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创新也将为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经验。


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乡村、了解乡村、支持乡村的发展。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更加关注乡村问题,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



对这本书

您有何看法?

欢迎下方留言和委员互动交流





相关链接

“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丨读完《人民政协诞生实录》,历下委员收获多

“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丨今天,跟市北委员一起领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丨和博山委员一起,读懂中国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丨临淄委员齐读共悟“中国式现代化”


投稿信箱:sdzxgzh@126.com

本期编辑:谢闻婧


山东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