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在汽车领域有诸多应用,新能源汽车主要应用于驱动电机的定子绕组。电磁线是由导体和绝缘层组成的导线,主要用于制造电气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电磁线按照截面形状可分为圆线、扁线、异形线;按照绝缘层特点可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无极绝缘线等。其中电磁线在新能源汽车上最主要的应用是驱动电机的定子绕组。
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扁线相比圆线制造工艺更加复杂。圆线由线坯经过拉拔、退火、漆包等步骤制成。扁线的生产过程分为拉拔法和挤压法,拉拔法与圆线相似,但为了将横截面转变为长方形,在拉拔过程中还需要对线材进行精轧,工艺较为复杂;挤压法由原材料挤压后直接进行退火、漆包等工艺。同时,扁线基本以无氧铜杆为原料,材料要求更高;在截面控制、漆包等过程中扁线相比圆线工艺更复杂。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上,扁线具备降低铜耗、提高电机槽满率、减小电机尺寸、提升功率密度的优势。
扁线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满足 800V 架构对电机散热的需求。800V 架构下,整车电压和功率都更大,驱动电机的热管理也面临挑战。而扁线的截面为矩形,矩形导体使得内部空隙变小,导体与导体、导体与铁心槽间接触面积更大,金属的热导率远大于空气,所以热传导和散热性能更好。绕组端部导体间都留有最小空气间隙,更方便散热,提升扁线电机散热性能,满足了 800V 架构下的散热要求。
扁线电机端部短,节省铜材降低成本,减小电阻提高效率。端部电磁线的作用是将槽间的电磁线连在一起,端部电磁线不做功但不可缺少,如何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减小端部长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工艺问题,圆线为了防止在制造过程中损伤铜线,所以端部留得很长;扁线电机绕组端部绕制成特殊形状,如波浪形、三角形、阶梯形等,同时扁线相对圆线更硬,因此在加工时可以将端部尺寸减小 20%,既节省铜材,又减小电阻提升效率。
800V 架构下,对扁线绕组绝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压工况下,带电体的尖端附近有可能达到击穿电压,形成局部放电,强烈的局部放电会破坏绕组铜线的绝缘性能,造成短路,引发电机失效。对于 800V 扁线电机而言,铜线的PDIV(局部放电起始电压)要求甚至需要达到 7KV。除此之外,扁线外部绝缘漆还需满足耐电晕的要求,起因是由于导线表面的电压强度很高,引起空气电离而发生的放电现象,会使得外部绝缘层变脆或者开裂,影响绕组绝缘性。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厚漆膜和薄漆膜+PEEK 膜包两种技术路线,厚漆膜工艺是 PI 绝缘外加耐电晕漆膜,工艺相对简单,但漆膜过厚会对其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薄漆膜+PEEK 膜包工艺的综合性能好,但存在专利和成本的瓶颈。
扁线还面临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困扰。趋肤效应(skin effect)是指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的现象。由于电流主要集中在扁线外表的薄层,扁线内部实际电流变小,有效电阻变大,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邻近效应(proximityeffect)是指相邻导线流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磁作用使电流偏向一边的现象。扁线绕组通过交变电流时,每一根扁线都处于自身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同时还处于其他扁线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扁线绕组内电流分布不均匀,增加交流阻抗,降低电机运行效率。目前,可以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宽比、放置方向、绕组分相等减弱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
数据来源:
1、EDE电驱纪元
2、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3、盖世汽车网
4、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EDC电驱未来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布30日内联系EDC电驱未来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