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命题。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带着这个疑问,我问过孩子学校的校长,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养育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在谈话中,他给了我四个字——“好好说话”。
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
它不仅改变了我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温暖家庭氛围的真正意义。
以下,是我将这四个字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和心得,希望也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01. 用积极的语言,构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片沃土,父母的语言是播撒种子的手。
温暖、积极的话语,能为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积极语言,请随时使用:
- 表达爱意:“无论你做错什么,妈妈都一样爱你。”
- 给予肯定:“你真的很有耐心,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完了。”
- 安抚情绪:“我知道你很难过,没关系,妈妈在这里陪着你。”
案例分享:
有一次,我的大女儿因为考试失利而情绪崩溃,她一边哭一边自责:“我怎么这么笨?”我蹲下来抱住她,轻声说:“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成绩只是一部分,我们来一起看看哪里可以改进,好吗?”她听完后慢慢平静下来,还主动跟我讨论了错题。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一句“我理解你”,远比“你怎么不努力”更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02. 先共情,后沟通
校长告诉我,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看见和被理解,而不是被否定或教训。
他提到,沟通前的共情,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孩子的心门。
共情,不仅是听到孩子说了什么,更是感受到他们的感受。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孩子的错误,而是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在他们身边。
如何做到共情?
- 描述情绪:
“听起来,你今天真的很累。” - 认可感受:
“我理解,换做是我,我也会觉得很难受。” - 陪伴支持:
“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案例分享:
小儿子有一次因为搭乐高失败,大发脾气。
我走过去时,他正气得把乐高拆掉。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说:“你是不是觉得很沮丧?
搭了这么久,还是没成功,确实挺难过的。”他点点头,慢慢冷静下来。后来,他主动找我一起搭建,并最终完成了作品。
03. 避免“危险语言”,善用“温暖语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危险语言”,比如:
- 否定孩子:
“你怎么总是这样,太让人失望了!” - 预设立场:
“是不是又偷偷玩游戏了?” - 情绪化指责: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这些语言看似“无心”,却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自卑、不信任的种子。
温暖语言示范:
- 转化情绪: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来一起想办法解决。” - 描述行为而非人:
“今天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但我相信你可以改进。” - 给予机会:
“这次没做好没关系,下一次我们再试试好吗?”
案例分享:
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在偷偷看电视而没写作业。我原本想发火,但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语气:“你可能没注意到时间,但现在已经晚了,作业没完成会很着急的。咱们先写作业,好吗?”结果,孩子竟然点头答应了。
04. 倾听,才是最好的对话
北欧校长特别强调,父母的倾听能力,是亲子沟通的核心。很多时候,孩子的坏情绪或不良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被听见”。
怎样倾听孩子?
放下手机,全神贯注:让孩子知道,他们是你的“重点”。 - 用开放式提问:
“你觉得这件事让你最难受的是什么?” 避免评判和打断:当孩子表达完时,回应“嗯,我明白了”,而不是急着给出建议。
案例分享:
有一次,女儿因为同学间的矛盾而大发脾气。我没有急着说教,而是静静地听她讲完所有的不满,然后问:“这件事最让你不开心的是什么?”她回答后,我继续说:“换作是我,可能也会觉得很委屈。”她后来告诉我:“谢谢你愿意听我说话。”
结语:好好说话,让爱生根发芽
“好好说话”看似平凡,却是维系亲子关系的桥梁。每一次温柔的倾听、真诚的共情、积极的回应,都会为孩子的内心注入一股暖流,让他们在成长中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
校长的四个字,改变了我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如何塑造孩子,而是如何与他们共同成长。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用语言传递爱,用倾听赋予孩子温暖的力量。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点个【赞】和【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吧,你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