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 | 盂兰盆节为什么又叫佛欢喜日?

文摘   2024-08-16 09:17   广西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也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是孝亲报恩、供佛斋僧的殊胜之日。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


盂兰盆会的由来


“盂兰,翻译为“救倒悬”。所谓“倒悬”是指三恶道中的痛苦,就像人被倒挂一样难受。因此用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三宝,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


所以,“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盂兰盆法会,也是起源于一个报恩救母的典故。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恶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告诉目犍连等到七月十五的时候,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功德,能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的忧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脱离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乐。目犍连尊者依教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离苦得乐。


由此,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弟子恪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法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得以脱离恶道。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还有两层涵义,一是告诉大众可以在此殊胜之日供养三宝,二是引导善信遵循孝道,众善奉行。



为何又叫佛欢喜日


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日雨季来临,僧人外出托钵很容易踩到许多昆虫。因此佛陀就制定了结夏安居的制度: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而农历七月十五,是大众结夏安居九十日护持戒法、精进修行的圆满之日。


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解夏这一天,大家集于一堂,向佛陀报告修行所得。佛是无心的,以众生心为心,座下的比丘能够进德修业,断惑证真,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个更让佛欢喜了,佛陀见弟子们道业有成,生欢喜心,所以也叫佛欢喜日。



佛陀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盂兰盆节的背后所散发出的正是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佛门之孝不仅要对父母尽世间法的孝顺,还要使父母永出苦轮,更进一步须念及过去多生累劫的父母,通过供养三宝和如法修行以期救拔。


佛在《盂兰盆经》中有如下开示: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如今,盂兰盆会已成为寺院重要法会之一。值此殊胜之日,西来寺至诚祈愿,愿十方诸佛菩萨、贤圣僧众,慈悲垂护众生现世父母福乐增长,累世父母普获安乐。也诚邀您以慈悲心、孝顺心,为今世以及过去世的父母有情,念佛、诵经、持戒、供养、吃素、放生等,报父母恩。




柳州西来寺
柳州西来寺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