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9月28日,由消费经济学会、河北经贸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等部门承办的以“新型消费发展与扩大内需战略”为主题的2024消费经济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河北经贸大学顺利召开。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刘兵、消费经济学会会长卓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线上)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来自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学斌主持。
一、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重润主持,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臧旭恒教授、中国消费金融中心主任张少龙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宣传部部长倪国华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研究院吕朝凤教授做主旨报告。
臧旭恒: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
需求
1.教育部重大项目“转轨时期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发展研究”。该课题以斯通于1954年提出来的“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理论指导,研究我国需求升级与产业发展研究。他比较了1982年以来投入产出表反映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进而分析技术变革过程中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影响。他认为,在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改革目标和经济发展的目前阶段中,应该发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教育部重大项目“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研究”。本课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个是消费能力,第二是消费意愿,第三是消费环境。消费能力主要是指支付能力的需求,消费意愿涉及消费者信心,特别是对于我们国家,对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预期和信心,消费环境包括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3.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质性消费者行为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研究”。他强调,我国进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中,碰到一些需求的瓶颈,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异质性消费者行为。在他看来,异质性消费者行为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初步富裕起来,特别是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消费群体产生的差异化需求和行为模式,他希望年轻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异质性消费对供给侧的影响,再进一步探讨其对国家经济增长及其内生增长的动力的影响。
4.著作《中国家庭经济风险》。他认为,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家庭的经济风险关注点不高,防范和化解这个问题还没引起我们的重视,包括从决策层来说,它不像宏观经济形势和风险,像资本市场一样引起高层注意。现在唯一的有关于个人的或家庭的破产保护律法,是深圳出台的关于个人和家庭的《破产保护法》,全国层面的还没有。所以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研究,需要引起大家关注的。
他强调,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新华社通稿中,从四个方面讲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第一是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到惠民生促消费。第二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第三是要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问题。第四是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他希望从事消费经济研究的学者们,认真研究一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这个《决定》集中了我国目前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决策服务的专家智慧。而且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提了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希望学者们可以从中选题来研究,来促进消费经济理论研究,也使我们消费经济领域的研究学者在国家经济决策过程中有更多发声。
张少龙: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一,民营经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性。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发展民营经济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战略举措。
第二,全面回顾我们党和政府重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历程,“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的要求。
按照我们企业家的两个健康标准来衡量,民营企业家应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存在过度疲劳、焦虑等健康问题。
第四,鼓励企业家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出去”。
最后,关于共同富裕的问题。如何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一体化发展,对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意义重大。
倪国华:数字经济与科技赋能
倪国华着重探讨了中国数字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他认为,中国数字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六方面:市场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急于求成的政策有时会阻碍创新;独角兽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机会需要提升;核心产业停留在网络平台阶段,技术和规制落后;技术要素仍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环节;国际政治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全面支撑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因此,必须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四个方面来应对上述问题与挑战。
吕朝凤:中国家庭消费的习惯形成分
析
吕朝凤首先解释了“消费习惯”的重要性。他认为,消费习惯的有无,习惯的影响,习惯带来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是提升消费者消费动力的核心因素。消费习惯分为内部习惯形成和外部习惯形成,习惯形成面临着从内部习惯形成到外部习惯形成演化的阶段。其次,他通过宏观数据结果和微观数据的结果比较,并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来探讨不同的群体的消费习惯形成程度差异性的问题,结果表明,家庭习惯形成的参数估计差异比较大的是家庭户主的健康程度和家庭户主的户籍。健康程度高的,过去的消费对他当前家庭消费的影响要低一些,农村家庭过去消费对当前消费的影响要低一些。此外,家庭的收入和家庭的资产也是能够影响家庭过去习惯形成的变化的。因此得出结论,家庭的资本、家庭的资产、家庭的收入都是消费习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户主的户籍、户主的健康是消费习惯形成重要的原因。他希望学者进一步研究造成不同群体消费习惯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
END
经济学院新媒体中心
撰稿:张岩
拍摄:张岩
排版:高博森
编辑:刘晓晨
责任编辑:罗念佳
一审:张岩 二审:王重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