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小阵地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
今年来,玛沁县下大武乡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持续抓好精神文明实践引领,不断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理论宣讲入人心,文明氛围渐浓厚。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文明新风的建设离不开深入的理论宣讲。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党员服务队将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与基层重点工作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将“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以“讲故事”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增强宣讲吸引力,提升牧民群众参与感。全乡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伍、党员服务队3支以及在乡机关、各村成立“理想玛沁”宣讲队、宣讲小分队,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覆盖群众超过1700人,有效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环境整治显成效,助力乡村面貌提升。建立长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加大对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青海“三个最大”省情,以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为抓手,以河湖长制、林草长制为载体,加强环境卫生全域治理、保护生态宣传,积极引导“崇山敬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价值观相适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层层压实河(湖)长、林(草)长责任,有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进位、积极作为,担好应有的生态责任;累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30余次。
聚焦群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活动惠民。为满足下大武乡各族干部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将特色志愿作为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活力源泉,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若干意见》“七个起来”活动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大力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在“三八、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各村积极组织开展跳锅庄、唱红歌、拔河、牦牛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各族群众在参与中展示自我、享受快乐、陶冶情操,为实现“经济富裕、精神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玛沁县拉加镇:高效推进耕地整合将“沉睡地”变成“优良田”
连日来,拉加镇把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力推进荒地复耕复种。拉加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模式,通过加大开垦力度、签订流转合同、实现集中连片、发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等方式,积极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抓出成效,不断将“沉睡地”变为“优良田”。
坚持党政主导,狠抓耕地整治。拉加镇始终把荒地整治和复耕复种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抓手,着力构建“党政统领、部门协同、群众参与”长效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落实耕地政策,为荒地整治和复耕复种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镇党委曲哇加萨村加萨台耕地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通过厘清每亩耕地面积、承包关系、耕种现状等情况,建立耕地工作台账,并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做到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有效推进了耕地整治工作。
加大复垦力度,破解耕地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党群合力”等举措,通过党员带头复垦、动员群众参与、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卡等方式,分类逐块有序引导群众清理杂草、恢复耕种。组织加萨台群众和村党支部签订耕地流转合同,依法自愿将耕地流转到党支部,明确土地承包权、使用权和利益分配方式,按照“镇政府+党支部+农牧户”的模式,由镇政府监督将所有耕地交由村级党支部统一复耕代种,同时,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确保耕地“非粮化”。截至目前,曲哇加萨村加萨台村共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22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0余户,平整深松整合耕地293.12亩。
强化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入户讲解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州县委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荒地耕种的重要性,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截至目前,引导20户牧民群众自发参与加萨台耕地网围栏拆除工作,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有力推动荒地整治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再添“源头活力”。
下一步,拉加镇党委政府将持续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开垦力度,以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决心,全力以赴完成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让“沉睡”的土地再焕生机,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