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2024年共有99家公司在A股上市,合计融资638.58亿元。这99家公司分别由28家券商保荐上市,IPO保荐家数前五名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
记者观察到,今年上市新股的超募现象大幅减少,年内券商保荐的IPO项目数量整体有所下降,项目平均撤回率则上升至63%,达到近五年来最高水平。
74家公司募资未达预期
“开张”券商大幅减少
在今年新上市的99家公司中,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保荐的公司数量最多,均为10家,其后是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和民生证券,分别保荐了8家、7家、7家和6家公司。
募集资金方面,今年超过八成的公司首发募资金额都在10亿元以下,大型IPO项目较少。具体来看,除了将于12月30日挂牌的国货航,目前由国泰君安保荐的永兴股份首发募资金额最高,为24.3亿元;尽管如此,永兴股份尚没有募集到公司所预期的资金。招股书显示,永兴股份预计募资45.99亿元,实际募资金额仅为预计募资额的五成左右。
事实上,今年有74家上市公司的首发募资金额都不及预期,上大股份、宏鑫科技、美新科技等10余家公司的实际募资金额甚至未达到拟募资额的一半。其中,由中金公司保荐的星宸科技拟募资30.99亿元,实际募资金额为6.81亿元,是IPO预计募资与实际募资差额最大的公司。
“新股融资金额大幅减少,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和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经济学家余丰慧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可能是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对新上市公司的估值预期下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监管层对于企业上市的要求更加严格,市场选择性增强,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
与此同时,今年的IPO超募现象有所减少。在99家上市公司中,首发募资出现超募的公司共14家,占比为14%;去年有55%的公司超额募资。具体来看,今年大部分公司的超募金额低于1000万元,但也有几家超募金额较多的公司,如招商证券保荐的艾罗能源,公司实际募资金额为22.26亿元,是预计募资金额的两倍多;此外,诺瓦星云和西典新能分别超募4.2亿元和2.03亿元。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A股共增加了313家上市公司,IPO融资总额为3565.39亿元,今年新上市的99家公司合计融资638.58亿元,仅为去年的18%。其中,由中信证券担任IPO保荐机构的公司共募资95.67亿元,位居股权融资保荐机构排名榜首;其后是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由它们保荐的公司募资总额分别为78.45亿元、59.3亿元和53.75亿元。
今年以来,有12家券商的首发承销保荐费用达到了1亿元以上,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的首发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6.16亿元、5.12亿元和3.4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证券凭借艾罗能源一单就赚取了约1.76亿元的承销保荐费,占到了招商证券年内首发承销保荐费用的五成,并且是今年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IPO项目。
整体来看,今年顺利“开张”的券商较去年大幅减少。据统计,年内将企业保荐上市的券商数量仅为2023年的一半,去年A股上市的313家公司分别由55家券商保荐。
逾五成券商年内“颗粒无收”
IPO项目平均撤回率翻倍
实际上,今年手握IPO项目的券商远不止28家,而大部分券商在今年尚未成功保荐企业上市。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年内有62家券商担任777家IPO企业的保荐机构,也就是说,目前有超过五成的券商在今年“颗粒无收”。
今年上半年,《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新“国九条”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监管层明确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并全面提高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IPO门槛。
“严”字当头,今年除了顺利闯关企业数量减少,IPO排队企业的数量也在“缩水”。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家券商在2023年共为1297家IPO企业提供保荐服务,后者是今年的1.67倍。具体来看,保荐项目数量排名前三的券商与去年相同,依次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提供保荐服务的IPO企业数量分别为92家、66家和51家,均较去年减少了四成多。包括前述券商在内,有22家券商今年的IPO保荐项目在10个以上,与此同时,有13家券商年内仅担任了1家公司的IPO保荐机构。
进一步统计发现,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券商整体的项目撤回率大幅上升,去年的平均撤回率约为30%,今年上升至63%左右;主动撤回IPO的公司从281家增加至435家。作为常年手握最多IPO项目的券商,中信证券今年主动撤回的IPO项目达到了54个,项目撤回率从去年的19.5%提高至58.7%。
此外,还有44家券商保荐项目的撤回率也在50%及以上,太平洋证券、湘财证券、国盛证券等12家券商由于撤回了唯一保荐的IPO项目,因此年内保荐项目的撤回率为100%。记者注意到,另有4家券商的IPO项目也达到了100%的撤回率,分别是中原证券、华英证券、中德证券和东亚前海证券,各自对应的保荐项目数量分别为5家、4家、4家和2家。其中,由华英证券保荐并主动撤回的英特派IPO,其上市前的现金分红情况曾引发猜测。
新“国九条”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沪深交易所随后对于突击“清仓式”分红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或者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金额合计比例高于20%。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英特派的归母净利润合计为3.95亿元,而这三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金额约为3.52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近九成。据了解,同样被质疑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的还有民生证券保荐的敏达股份、中信证券保荐的中智股份,以及中金公司保荐的道尔道等,而这些公司也都在今年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92名保荐代表人因IPO项目被罚
多家券商在主动撤回后仍被追责
提高上市门槛的同时,监管层对于券商在IPO保荐过程中的执业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草案)》。会议强调,要发挥好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防止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不当利益捆绑,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12月20日,思尔芯IPO欺诈发行案中的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处罚正式落地,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今年以来,为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中国证监会多次强调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并明确对“一查就撤”等问题追查到底、问责到人。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12月26日,针对投行领域,目前监管层已对券商共计发出至少130张罚单,较去年同期约增长24%,涉及券商超过40家,共有136名保荐代表人受到监管处罚或自律处罚。其中,罚单数量最多的券商是中信建投,其后是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等。
临近年末,一个月内领了3张罚单、6名保荐代表人被通报批评的民生证券受到市场的关注。12月以来,民生证券先后因在福特科IPO、恒业微晶IPO以及华理生物IPO项目中存在违规行为遭到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监管警示。这三家公司均为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而民生证券在对应的保荐过程中均存在开展核查工作不到位、不充分等执业问题。
其中,福特科IPO是在已提交注册后,证监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公司可能涉嫌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信息披露不完整等内控问题,且研发人员认定的合规性等也存疑,证监会要求公司及中介机构对此进行核查和解释说明。最终,福特科和民生证券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
和民生证券一样,在主动撤回IPO后依旧被追责处罚的保荐机构还有德邦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等。其中涉及的华理生物、轩凯生物、英虎机械等IPO项目均为今年撤回。
今年9月,中证协还完善了保荐代表人负面评价公示机制,并将保荐代表人与IPO撤否项目进行了直接绑定。官网信息显示,中证协在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A(综合执业信息)中增加了保荐项目撤否情况,同时还在A、B、C三类名单基础上新增了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
根据前述名单统计发现,今年被罚的136名保荐代表人中,其中92人涉及IPO保荐项目。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中,有4人的处罚信息为今年新增,分别来自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
上海市信本律师事务所赵敬国律师告诉记者,总体而言,今年监管层对券商的处罚呈现出罚单数量增多、覆盖面扩大、追责力度加大,以及投行业务是处罚“重灾区”等特点。对于券商等中介机构更加严格、全面和多样化的处罚,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来源:大众证券报 记者:李秋捷 实习记者:黄琴琴
编辑:董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