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委:“五抓五促”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政务   2025-01-10 16:57   内蒙古  


2024年,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融”的鲜明导向,用好“五抓五促”工作法,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抓宣传教育,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入脑入心入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推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开展学习150余次。打造30个民族团结进步精品示范点位,开展“互观互学互检”活动3轮次。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打造木兰街广场等4处景观小品。全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工程,通过“固阳民委”公众平台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榜样的力量”等专栏,及时推送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全年刊登相关稿件850余篇、展出园林景观70处、板报展板198块,发放宣传品9600余件,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固阳的实践路径。

抓研究阐释,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发挥“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9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提升全县各族干部能力水平。收集、提炼28篇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汇编印发《红石榴故事汇》第二辑200余册,挖掘固阳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现实经历,编印出版《民族交融固阳史话》,制作《包头市“四个共同”长廊建设工作剪影(固阳县篇)》,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报告和“固里同心”项目案例报告。依托县委党校成立了固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申报理论研究课题《固阳秦长城在构筑我国北方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和作用分析》,搭建起民族工作理论研究新平台。

抓文化浸润,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树立和突出固阳秦长城、怀朔古镇、大英图窑洞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布局优化7个市级和2个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示范单位参观市博物馆“九原长歌——包头古代历史陈展”“鹿城往事——包头民俗文化陈列”。举办“红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大赛,结合“我们的节日·中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千年守望·筑梦北疆”“41°固阳献”第二十一届秦长城文化旅游艺术节,举办经典老歌·唱响秦长城、《昭君出塞》大型实景剧等各类活动,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进一步增强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抓安全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争取中央、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29万元,大力培育粮油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护村坝加固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使用方向不偏、项目质量过关,各族群众普遍受益、持久受益。指导民贸民品企业用好用活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申报民族贸易贷款贴息企业8家,争取民贸企业贷款贴息资金94.7243万元,赋能民贸民品企业稳步发展。强化市场监管,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开展清真食品市场监督检查6次。建立《固阳县涉民族方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涉民族领域的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按照人员属地管理全年开展12次集中排查工作。

抓载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多元通达。制定出台《固阳县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节庆活动工作方案》,创新开展“一线四纵三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建设工作,扎实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创拍《昭君出塞》《塞上秦风》《汉武帝北巡》等文旅实景短剧,编辑出版《长城文化研学讲坛论文集》《北魏六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书籍,设计“蒙恬笔”“箭穿石”系列文创产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旅兴县“六项工程”,打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的文旅新业态,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约105万人次,综合收入约2.1亿元,以“文旅+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来源:县民委

编辑:刘佳乐

初审:李喜娥

编审:刘   蓉

审核:武   蓉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多彩固阳
公众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