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这3类疾病最常见:
肠道传染病
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它们的发生通常与灾后的环境卫生条件差、水源污染严重、灾民不注意饮水或饮食卫生有关。
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它们是洪涝期间或灾后常发生的疾病,指的是通过野生动物如老鼠或由野生动物传人、家畜、家禽,并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引起的疾病。
皮肤病
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手足癣等。洪灾时期,人们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加之此时气候温暖湿润,细菌滋生,蚊虫肆虐,且卫生条件差,皮肤瘙痒、红疹、水疱、局部感染和溃疡等事例多发。
洪涝灾害期间,防止传染病和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饮用水卫生:
不喝生水污水;如受灾区的自来水可以使用,第一次喝前释放至少3分钟,并煮沸1分钟再饮用;如果无法获得干净的水源,可以使用明矾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方可饮用。每天至少1000ml饮用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饮用开水、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
食品安全: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来路不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生冷食品,加工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食物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食物易引起食物中毒。食用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淹死、病死的禽畜可传播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等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
环境卫生:
洪灾后环境卫生风险主要是过水后存留的大量淤泥、生活垃圾,厕所停用造成粪便的存留和溢流。要做好粪便和垃圾的处理以及开展消杀工作,避免蚊蝇孳生,做好防鼠灭鼠;加强家畜管理,避免家畜粪便直接排入河流。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可用苍蝇拍等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蚊;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体表伤口避免接触污水、确保科学消毒,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经不干净手可传染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应尽可能避免共用毛巾,保证一人一巾,且经常消毒。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下水劳动时,应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
健康风险防护:
可通过穿长袖衣服、将裤腿卷入袜子、喷洒驱蚊液等方式防止蚊虫叮咬;避免接触老鼠或其他野生动物,防止被咬伤;处理动物尸体时需要戴口罩、手套。伤口护理时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接触洪水;如伤口与洪水接触,应立即用清洁水和肥皂冲洗;如被动物咬伤,也应立即用清洁水和肥皂冲洗,并及时就医;伤口最好用防水材料包裹;如伤口出现红肿、体液渗出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并根据伤口情况由医护人员确定是否注射破伤风疫苗;如接触、吞食洪水或食用被洪水污染的食品等,并出现腹泻、呕吐、抽筋、发烧或腹痛等症状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洪涝灾害后期的环境清理
洪涝灾害后期,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改善环境卫生。对遭受灾害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尽最大可能消除导致疫病发生的各种隐患。
室外清洁与环境卫生
待洪水过后应及时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疏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畜圈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控制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同时要做好蚊、蝇与老鼠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常用方法包括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等;用粘蝇纸或粘蝇带粘蝇,室外利用诱蝇笼来诱杀成蝇;保护好食品,防止老鼠和蝇类及其它昆虫接触而受污染。此外,垃圾应集中堆放,禁止利用湿地堆存生活垃圾,应及时消毒与清运,减少病媒滋生的场所。
室内清洁与安全防护
洪涝灾害结束后,受灾群众搬回原居住地时,应需预先检查原住房结构损毁情况,并检查是否存在松散脱落的电源线和气体泄漏,确定房屋处于安全状态后再进入。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积水、垃圾污物。
居室空气一般不需要消毒,将门窗全部打开通风,为防止霉菌生长,宜快速(24~48h以内)干燥房间,可用风扇、空调、除湿机清除房间水分。向室外吹风,勿向室内吹风。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万可搬入居住,房屋清洁后可用风扇、空调、除湿机等加快风干速度,以减少细菌滋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方法可采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常用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漂粉精、含氯消毒片等),或200 mg/L 二氧化氯,或1000 mg/L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 30 min,以喷湿为度,消毒后以清洁水冲洗干净。
生活用品(家具、卫生洁具、玩具等)可用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冲洗、擦拭或浸泡,作用30 min,或采用200 mg/L二氧化氯、1000 mg/L过氧乙酸、1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剂作消毒处理,消毒时间 15 min~30 min,消毒后以清洁水冲洗干净。清洗所有柔软织物,并用家用清洁剂溶于热水进行消毒(家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混合需格外慎重,例如家用氨水和含氯消毒液不可以混合使用)。
餐(饮)具的消毒方法很多,简便实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可用开水煮15 min或用消毒碗柜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50 mg /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 后再用清水清洗。新鲜的瓜果蔬菜可用含氯消毒剂100mg/L~200 mg/L 或二氧化氯50mg/L~100 mg/L作用20min~30 min;或过氧乙酸 500mg/L~1000mg/L、消毒后均应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参与环境清污消毒、接触污染物或浸泡污水等后,均应进行手消毒。在手部有明显污物的情况下,要先用流水和洗手液/香皂清洗,擦干后再进行消毒。可选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也可用碘伏或其它皮肤消毒剂涂抹消毒。最后,清洁房屋时所穿衣物也需仔细清洁与消毒。
洪水过后,交通工具的消毒方法
如果水并未进入交通工具内部,高度在车门下缘以下,无需做专门的消毒处理,做好清污和清洁工作即可。如果水进入了交通工具内部,接触到了车的内表面,我们首先要做好清污处理,再进行消毒。(车子在有污泥等覆盖的情况下消毒效果无法保证,一定要先做好清污和清洁)。
大型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大巴、火车等:
对内表面如车身内壁、扶手、座椅等以及驾驶室的内表面、卫生间内的各个表面等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或者擦拭消毒,作用30min,消毒后记得用清水冲洗或擦拭干净。对于较为精密的操控台面等,如面积不大,也可在通风良好状态下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或使用1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min。对于大巴等的织物座位套,如无需保留,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即可;如需保留,应及时清洗消毒。织物消毒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常规清洗;也可使送往专业的消毒服务公司进行消毒处理。
小型交通工具如私家车或出租车等:
对于内表面如方向盘、手刹、座椅等以及内外车把手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于需要保留的织物类座位套,应做好清洗工作。如需消毒,可使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或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晾晒。
注意:含氯类消毒剂具有织物漂白性和金属腐蚀性。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洪水无情,疫病可畏,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后的传染病识别与控制。通过了解可能的传染病风险、掌握居家识别与治疗的方法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相信在科学的传染病知识指引下,一定会尽量降低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让我们全心全力重建家园。
来源:三亚健康微刊
编辑:刘丞道
审核:闵强林
监制:杨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