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6项!

文摘   2024-08-21 13:43   重庆  

土木学院·新闻快讯





2024年8月19日下午,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在重庆渝州宾馆隆重召开,同期举行了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颁奖大会。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田村幸雄院士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田村幸雄院士自2017年以全职教授身份与我院开展合作,组建了重庆大学风工程研究团队,领衔成功申报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创建“高性能风电设施及其高效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帮助我国首次成功举办“国际风工程大会”,大幅提升了我国风工程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培养我校青年教师,团队已培养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科协托举人才,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十余人,引进海外国家级人才4名。

肖杨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汉龙院士、吴焕然副教授参与项目“砂土微生物矿化机制与动力液化理论”获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针对动荷载作用下砂土液化防治重大需求,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研发了微流控可视化试验系统,揭示了微生物矿化结晶沉积胶结的演化规律与固化体受荷破裂微细观机理,提出了微生物固化砂土静动力强度理论,揭示了微生物固化砂土动力变形机理,建立了微生物固化砂土液化本构理论。成果为砂土液化防治、岛礁地基处理、边坡抗侵蚀治理等问题提供了生态化解决方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国内外多位院士专家高度评价。

仉文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王鲁琦助理研究员、朱正伟研究员参与项目“复杂力学环境下库岸时效劣化机理与预警处治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针对库岸劣化机理不明确、灾变机制不清晰、预警处治不精准的技术难题,揭示了库水位与消落带力学状态的联动关系,构建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库岸斜坡的灾变模型,提出了融合多源异构监测数据的库岸动态稳定性预测方法,实现了库岸灾变隐患识别、联动分析、智能预警、科学防控的全过程综合处治。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三峡库区及周边省市大量推广应用,保障了库区航道、铁路、公路运营安全,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国土资源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杜晨秋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李百战教授、刘红教授参与项目“室内空气环境多参数耦合暴露影响人体舒适机理及健康效应”,获2023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室内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复杂、环境暴露与人员健康机理缺乏科学度量等科学问题,通过医工交叉确立了客观度量人体响应热环境的生理指标体系及分子调节机理,发现了温湿度独立和耦合甲醛暴露的“三阶段二通路”作用机制,揭示了潮湿暴露与人体健康的剂量-应答关系。成果被诺贝尔奖David Julius院士、Respirology主编高度评价,增强了我国在室内环境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王刚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方祥位教授、张志超副教授参与项目“高土石坝心墙剪切渗漏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高土石坝心墙与岸坡间错动变形大、剪切渗漏和破坏风险突出的难题,研制了系列剪切渗流测试设备,建立了高土石坝渗流侵蚀与应力变形耦合评价理论和方法,研发了多源复杂土料场精细化动态规划和开采系统,形成了高土石坝心墙剪切渗漏控制理论、方法、设计和施工的系统解决方案,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两河口(295m高)、双江口(315m高)等国内特高土石坝工程的建设,提升了我国高土石坝的建设水平。

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欧强助理研究员、杨阳助理研究员参与项目“多模式系列掘进机长距离穿越复合地层隧道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学院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动科研创新,构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质量基地平台和解决关键“卡脖子”难题,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在城镇建设、新能源、交通运输、防灾减灾、低碳健康建筑等领域持续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打造服务学科、教育、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引擎。






供稿 | 唐   环

编辑 | 杨文强

一审 | 陈培稚

二审 | 华建民

三审 | 杨庆山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微信:civil-cqu



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长按二维码关注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宣传平台,为广大老师、同学、校友和社会各界关心人士传递土木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