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曾被认为是文学的题中之义,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于”的部分即意味着作家认识人性的深度和辐射现实的广度。如今,在视频化的时代,在AI来临的时代,这样的“高于”还有意义吗?文学要向何处去?
谢有顺在新近出版的《文学的深意》里说:“在技术化、电子化的时代里,文学的观念和实践都在发生巨变,这个变化的速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它的重要特征是没有了方向感,或者说,呈现出了无数可能的方向。”
这无数的可能,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我们寻找着能在高原上拔地而起的高峰,为近些年出现的优秀纯文学如《窑变》《敦煌》《买话》《猛虎下山》鼓而呼;另一方面,我们欣喜看到素人写作如《我的二本学生》《我在北京送快递》等不断涌现;同时,我们还每每惊叹于如马伯庸、猫腻等网络大神汹涌的文学流量……
在无数方向的延伸试探中,在无数问题值得文学关注的现实面前,文学性是收窄了还是“泛化”了?是在“破圈”的气氛中欢乐变形了,还是在“载道”的使命深沉中不胜其重了?文学到底该松解紧皱的眉头,以“无用之用”自嘲以对,还是该保持纯粹热爱的愉悦?
或者,根本不是这样非此即彼,只是发现属于自己的阅读、创作和研究,不以共识达成为念,只为沟通和交流……
讲座主题
朝内166文学讲座第198期 | 重新认识文学的深度
讲座时间
19:00—21:00
主讲嘉宾
谢有顺,福建长汀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出版有《文学的深意》《文学的常道》《成为小说家》《散文中的心事》等著作二十部。曾获冯牧文学奖等。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直播地址
↑点击按钮,预约直播↑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