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峰:流动的记忆——城乡遗产判读的形态学途径

文摘   2025-01-07 20:58   北京  

海报中的图片源自网络


— 主讲人 —

宋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UNESCO亚太世界遗产二类中心WHITRAP北京中心(北京大学)副主任


城乡遗产是指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它们既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它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凝固矗立的物质遗存之上,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遗产种类繁多。除了在博物馆中保存的珍贵出土器物,在现代生活环境中也有许多建筑类遗产,它们有机地融入我们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当我们以游客或居民的身份,用文化和历史的视角再次审视这些著名的“打卡地”,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座城市从古至今的演变,更感受到了城乡遗产不仅仅是砖瓦的堆砌,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记忆的守护者。

北京中轴线 图片源自网络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了重要的社会变革,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在不同的地区的建筑中有着相似的体现。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于1956年落成了被称为“共和国第一住宅区”的百万庄,是国家第一批公务员宿舍,在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百万庄在设计规划当中采用了周边式组布局,学习苏联模式,采用以整栋建筑定型的标准设计,不仅具有严谨宏大的美感,还能够体现政府机关部门的等级秩序。同时,作为“邻里单元”理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早期实践,百万庄在一个社区里完整地安置了居民所需的各项功能,如同一个小小的城市,至今也保留着那个时代的风貌。


工人新村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住宅类型,是属于工业遗产中附属生活服务的设施空间。曹杨新村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始建于1951年,当年的第一批住户都是纺织、五金行业的劳动模范以及先进工作者。在2016年,更是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成为上海“社会主义工人文化”的象征。采用了邻里单元的规划结构,居住区中心设有各项公共设施,呈现出公共空间相对充足但私密空间受到限制的特色,与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契合,满足居住群体的社会需求。这些建筑群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文化精神,并且认识到这些建筑作为历史遗产的不可替代价值。它们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至今仍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百万庄 图片源自网络


本期“周三开讲”栏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峰来为我们讲解关于“城乡遗产判读的形态学途径”的相关话题。宋峰老师主要从事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研究与设计工作。兼任UNESCO亚太世界遗产二类中心WHITRAP北京中心(北京大学)副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


宋峰老师


2025年1月8日(周三)晚19:00-21:00宋峰老师将在北大学堂APP、官网及北大学堂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以及凤凰网、风直播等其他平台进行主题为流动的记忆——城乡遗产判读的形态学途径的在线直播讲座。直播结束后还可在北大学堂APP观看讲座回放。

城乡遗产承载着我们过去的历史与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它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凝固的物质遗存之上,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脉络。本讲将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超越对静态物质形态的关注,转向从演化和过程的视角,深入解读中国城乡遗产的独特内涵。我们将走进北京百万庄的红色年代,感受深圳二线关的改革脉动,回味上海曹杨新村的工人记忆,见证庐山牯岭镇的历史风云,聆听北京南锣鼓巷的古都遗韵,品味杭州西湖的文化意境,揭示其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与遗产价值的深层联系。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的探讨,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让我们在本周三晚跟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峰,一起重新发现身边的遗产,感受历史的温度。


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快来预约直播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预约更多平台直播↓

云端讲座
全国学术云端讲座聚合平台。为学界皆知,10年历史的 “北大清华讲座” 公众号旗下姊妹号,主要负责北京以外的全国线上讲座发布和内容传播。汇聚,分享,交流,碰撞,北清团队倾情运营!欢迎报送高质量讲座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