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我随九江市诗词联学会组织的长江文化精品创作采风团一行到了湖口县,得当地组织者赠给采风团每人一套《湖口文化》(上、下册)。《湖口文化》由政协湖口县委员会编(主编李宏川,执行主编余春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这是一套了解湖口文化百科全书式的以文载道、以文资政的人文书籍,让人感知湖口文化的源头与脉络。都昌与湖口属最紧密的邻县,人缘相近,地缘相挽,近日我翻阅了此书,在此,记下一些与都昌相关的历史文化类札记。
《湖口文化》(上、下册)封面
从书名集字辨苏轼《过都昌》手迹
暗黄色硬版书面黑色“湖口文化”四字,编者在下册封底注明是“苏轼书法集字”,而阴体的书面背景是“翁方纲书《石钟山记》”。“湖口文化”苏体四字,是行云流水般的行书。我想到苏轼为都昌留下的那首《过都昌》: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在网上流传有落款“眉山苏轼书”的《过都昌》七绝的手书版本,字体是那种楷体附着了几分隶意的拙正。
本文作者2024年12月6日在湖口石钟山
我一直怀疑这是伪托的苏轼手迹,起初的依据是作为书法家的苏轼流传的是行书作品,其弟苏辙在都昌南山赋诗可作佐证。苏辙元丰七年(1084年)底在过都昌南山时,吟诗《题清隐禅院》,结句提及兄长苏轼在南山的手迹:“谁道溪岩许深处,一番行草认元昆。”苏辙在南山看到的兄长所题“野老泉”的手迹是“行草”体。今见集苏轼字的“湖口文化”书名四字,更加深了我认为网上流传的苏轼《过都昌》不是其真手迹的看法。
苏轼《过都昌》
从杨叔子院士事迹展室想到都昌如何弘扬高镇同院士科学家精神
《湖口文化》“第一篇景点文化”之“第六章 杨赓笙故居”,介绍了纪念杨赓笙的相关资料。湖口人杨赓笙(1869年--1955年),曾担任孙中山秘书多年,北伐时是讨袁世凯的风云人物。1926年,江西光复后任民政厅厅长。抗战时期在黎川担任国立江西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江西文史馆馆员。
杨赓笙铜像
我三年前采访都昌春桥杨士京家族历史时,挖掘过民国教育名家杨士京与杨赓笙亲如兄弟的同学关系。杨赓笙三子杨叔子(1933年--2022年),著名工程机械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赓笙故居内辟有杨叔子院士事迹展。此次采风活动期间,我随团参观了处于下石钟山下的杨赓笙故居及杨叔子院士事迹展。
本文作者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示室前
前不久,九江市科协给我颁发了九江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聘期三年。此前,我应都昌县科协之邀,在全县六所高中学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宣讲了都昌籍高镇同院士的事迹。列入全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的九江籍老一辈院士有杨叔子、潘际銮、袁隆平、高镇同四位,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镇同先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院士。我了解到,除了杨叔子院士设在湖口县杨赓笙故居的事迹陈列室,瑞昌市在科技馆设有潘际銮院士事迹展览区,德安县在袁隆平院士故里袁安山设有事迹展陈,唯独都昌暂还未设立以弘扬高镇同院士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事迹展示馆。县科协的负责人曾告诉我,2024年曾与高镇同院士联系上过一次,他同意在家乡设立这样的馆室。我想,如果都昌方面能进一步与高镇同院士接洽,征得他为家乡捐赠一部分资料布馆,那怕起步阶段是规模不大馆室,只要去做了,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
都昌籍高镇同院士油画像
从“湖口”置县溯鄡阳镇
都昌县古称鄡阳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属豫章郡辖,都昌建县2200余年的起始点就是此年。古鄡阳县下还真有鄡阳镇,不在县治的今都昌周溪镇泗山,而在今湖口县双钟镇西南小岭涧。那时还没有湖口县,今湖口县县域大部分属彭泽县,小部属鄡阳县,县属设有鄡阳镇。
石钟山
《湖口文化》第三篇“名人文化”有章节《历代“湖口”建置考》,载湖口设县在南唐升元二年(938年),距今1087年,当然比都昌设县要晚了1760年。当时析彭泽县之彭泽乡及五柳乡置县域,“湖口”设县前一直归彭泽县地域。我们翻检《湖口文化》,可见有长篇幅介绍东晋时当了80余天彭泽县令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和一度贬谪当了四年彭泽县令的唐代名相狄仁杰,此次长江文化采风活动,我还到了彭泽县新建的居于老城区长江岸边的五柳书院和狄公楼。湖口文化打陶渊明、狄仁杰牌,自然有其贴切渊源。距今1620年前的中国田园诗派鼻祖陶靖节为官彭泽县令时,其县治就在如今的湖口境内(均桥镇枫树村委会柳德昭村一带);狄仁杰于武则天执政时为彭泽县令,巡察其辖下的如今湖口县域是正常的政务活动。宋范仲淹被贬守鄱阳,移丹徒郡,途经湖口石钟山,就拜谒谒了狄梁公祠,并撰有《唐狄梁公庙碑》。“湖口”因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而得名,江湖两色至今成一胜景。但“湖口”二字作为地名的闪亮登场,不是始于建县时的南唐,而是始于南朝刘宋时的鄡阳镇,刘裕在鄡阳镇设湖口戍。
如此叙来,简明的归纳便是:如今的湖口县城所在双钟镇最早叫鄡阳镇,属鄡阳县所辖,设过湖口戍,后归彭泽县辖。公元938年置湖口县,县治设古鄡阳镇。
大孤塔
从苏轼三次过湖口来看他的《过都昌》成诗时间
《湖口文化》第三篇“名人文化”第三章为《苏东坡与石钟山》。苏轼三次来湖口县。第一次是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由齐安(今湖北黄州市)出发,坐船到临汝(今河南汝州市),他的长子苏迈要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德兴市)任县尉,他送苏迈赴任,途经湖口,并写下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第二次苏轼来湖口,是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他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度大庾岭至惠州前经过湖口。这一次,苏轼留下了《壶中九华诗并序(一)》,言本欲以百金买一异石,“方南迁未暇也”,可见行色匆匆。第三次苏轼来湖口是宋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苏轼由永州安置遇朝廷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来湖口。此行算是辞别了,第二年苏轼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水中石钟山
冬季游人前往鞋山
苏轼游历都昌南山时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过都昌》,“鄱阳湖上都昌县”成为都昌近千年来最靓丽的宣传语,响彻至今。关于苏轼过都昌的途径,是先由江入湖,先湖口后都昌,这几成公论。具体时间有两说,一是元丰七年(1084年)说,二是相差十年的绍圣元年(1094年)说,都昌地方史资料一般表述从元丰七年说。
苏轼石像
如果要考辨苏东坡过都昌的准确日期呢?他在《石钟山记》中有如此文句记其至湖口一事:“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丁丑”日为农历初九,如果苏轼是晚宿石钟山探石钟之声,尔后没在湖口逗留访友赏景,而是径直舟行赴前程,那么,可把他到都昌南山的时间定在第二天,也就是宋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初十。
从曹彦约的原籍“不详”看 都昌龟山曹的徙迁
石钟古塔
《湖口文化》第三篇“名人文化”之第七章《湖口历代进士》,在《湖口进士名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马适,北宋建元三年(962年)中状元。曹彦约亦列表中,“原籍居址”载“不详”。都昌人对作为都昌“朱门四友”的曹彦约其人当然很熟悉,他是星凤楼所在的蔡岭镇衙前村的祖先。
南宋名臣曹彦约(1157年--1228年)是都昌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湖口进士名录》居曹彦约之上栏,且注明“都昌籍”的曹兴宗(绍兴廿四年登进士),就是曹彦约的父亲。同表的曹省、曹士中、曹孝庆等八位曹姓进士皆属都昌龟山曹。那么,湖口文史资料将曹彦约收录湖口进士名录,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都昌龟山曹是与湖口有关的。
都昌蔡岭衙前村星凤楼曹彦约画像
据都昌曹姓资料载,都昌曹姓承袭“谯国世家”。尊叔振铎五十一世孙曹荐为一世祖。曹荐世居宣州(属安徽)南陵鹿岭,因黄巢兵乱携妻带子于唐广明元年(880年)由宣州南陵鹿岭避迁九江彭泽悬鱼洞前。其子曹贺(862年--939年),有缵世滋大之志,因悬鱼洞前林木深阻,岭窄谷狭,遂于唐昭宗乾宁(894年--898年)年间由彭泽县悬鱼洞前徙居南康府都昌县清化乡之龟山,即今蔡岭镇北炎村委会辖地,后世称龟山曹氏。龟山曹1120余年前在都昌形成,其时湖口县还未置县,属彭泽县所辖,但曹荐所居悬鱼洞地域在今彭泽县地界上,这就是都昌龟山曹与彭泽、湖口之地缘。
都昌蔡岭诗词分会原会长曹谷元先生记得数年前,他参加了龟山曹后裔赴湖口县祭拜兴宗公墓活动,地点在湖口县大垅乡,当地已无曹姓人家。都昌龟山曹还将一世祖荐公墓进行了修葺,修建了荐公亭。
本文作者2024年仲冬在湖口县鄱阳湖水域行船上
札记末,聊附拙诗一首《参加长江文化采风得〈湖口文化〉赠书随吟》
江湖一览甲辰冬,
归室澄明觅纸峰。
浩水随形诗铸魄,
名山叩赋记传钟。
涉身数景新生绿,
颔首通篇久炫彤。
两色分明今与古,
育人存史墨情浓。
END
来源:图/文 汪国山
责编:郭超惠
审核:陈典洪
终审:付文龙
监制:朱景亚
小编披星戴月
24小时不眠不休为大家服务
亲们赏小编个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