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舞影扬皮影芳华
一方幕布映世间万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被誉为我国的“古老动画”。
史料记载,皮影戏起源于汉代,唐宋时期兴盛,明清达到鼎盛,是以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为载体,在灯光映照下,经艺人巧妙操纵,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故事,深受大众喜爱。2011年,我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月27日,走进渭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顺的家,目之所及,皆悬挂着题材各异的皮影,闲庭信步的猪八戒、婀娜多姿的女子、威风凛凛的武将、脚踩风火轮的哪吒……每一个皮影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仿佛踏入一个奇幻绚丽的皮影世界。
李兴顺在制作皮影。
匠心独运
精雕细琢
一灯、一影、一幕布,承载着时光里的匠心传承。66岁的李兴顺,是我国著名皮影大师李占文老先生的嫡传长孙,他凭借精湛的皮影制作技艺、独特的工艺特点和高超的表演技法,成为咸阳皮影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
《猪八戒背媳妇》《三英战吕布》《白蛇传》《西厢记》等经典剧目的皮影制作及表演,让李兴顺荣获“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皮影大师”等称号。
皮影制作过程极为复杂,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李兴顺自幼受祖父亲授,才艺出众,今年是他手工制作皮影的第44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李兴顺的皮影制作技艺可谓炉火纯青,其皮影作品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堪称艺术品,经他制作的皮影数量有近万件。这些皮影作品不仅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制作皮影的原料通常选用上好的牛皮或驴皮,这些皮料质地坚韧,透明度高,适合雕刻和上色,能使皮影长期保存并传承下去。”李兴顺指着正在被雕刻的皮料说道,在皮料上精心绘制各种人物、动物和场景图案,将雕刻好的皮影染上鲜艳色彩,使其更加生动逼真,再将皮影部件装订在一起,成为完整的皮影人物或场景。
“完成一个皮影制作要经过选料、浸泡、除杂、晾晒、打磨、画稿、雕刻、上色、装订等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马虎,其中,雕刻是皮影制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对雕刻形象进行深刻理解和琢磨,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物的生动姿态。”李兴顺坐在桌前,手持刻刀,微微低头,刀法娴熟。在他的刻刀下,无论是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的褶皱、动作的姿态,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当灯光照射在这些皮影上,皮影形象的轮廓清晰可见,人物的五官、服饰、配饰等细节栩栩如生,动物的毛发、鳞片等也形象逼真。
灵动传神
魅力非凡
借光舞影扬皮影芳华,一方幕布映世间万象。
采访中,李兴顺拿出一个陈旧的铁皮盒子,里面整齐摆放着他早年所获得的一系列奖项和荣誉,见证着他在皮影艺术之路上的卓越成就。除此之外,盒子里还有一些关于陕西皮影的册子以及微微泛黄的旧报纸,上面记载着皮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他曾经的精彩演出和皮影作品,这些物品如同岁月的使者,缓缓诉说着中国皮影艺术两千多年的时光流转,而从青丝到白发、光影交织的背后,是李兴顺难以割舍的初心与热爱。
李兴顺的皮影作品。
灯光渐暗,一方幕布,一场精彩的皮影表演就此开演,李兴顺站在幕布后,手持竹棍,娴熟地操纵皮影,使其做出行走、转身、跳跃、翻跟头、打斗等复杂动作。在他的操控下,皮影形象的动作自然流畅,活灵活现,仿佛有了生命和灵魂。
李兴顺的皮影表演内容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幕布上武将挥舞兵刃,英姿飒爽;女子摇曳生姿,罗裙轻扬,一场皮影戏,透过半透明的幕布,借光弄影,不同的情节和人物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唱腔,与生动鲜活的皮影表演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尤为称绝的是,通过灯光、布景等手段,李兴顺的皮影表演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战争场景中,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喜庆场景中,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悲伤场景中,音乐低沉,让人潸然泪下。
坚守初心
砥砺前行
李兴顺在皮影制作与表演领域成就斐然,与此同时,他更是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他曾代表国家前往马来西亚进行皮影表演和艺术交流活动。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一方幕布前,人头攒动,李兴顺精彩绝伦的皮影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他们无不惊叹于中国古老艺术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李兴顺也因此被誉为“龙的传人”“中国杰出的手工艺人”。
此外,李兴顺还多次受邀前往北京、河北、西安等各地进行演出,每一次演出,他都倾尽全力,用精湛的技艺展现皮影艺术的魅力。他希望,通过演出活动,使皮影艺术得到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皮影艺术。
李兴顺展示他的皮影作品。
皮影传承,任重道远。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李兴顺始终坚守初心,用行动诠释着对皮影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深知,想要守住传统、守住皮影戏的根,凭他一己之力很难达成,于是,他号召家庭成员学习皮影戏。如今,他的老伴和女儿都已成为技艺出色的皮影艺人。不仅如此,李兴顺还全力培养年轻一代的皮影艺人,满心期盼着他们能够将皮影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李兴顺看来,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必须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时代变迁中消逝。他也相信,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底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会在新时代中获得新解读。
来源:咸阳日报;记者:崔亦馨 文/图
咸阳文旅是一个开放平台,无论你是咸阳土著还是外来游客,都可以把在咸阳生活文化、旅行的点滴记忆时刻分享给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游记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随笔,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分享在咸阳的美好时光!
投稿邮箱:26702143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