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勇在《湖南工作》发表署名文章:写好“四篇文章”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政务   2024-11-11 16:27   湖南  
点击蓝字
关注订阅沅江发布




《湖南工作》2024年第10期刊发沅江市委书记杨智勇署名文章《写好“四篇文章”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沅江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写好“凝聚沅江人、深耕沅江文、用活沅江水、创好沅江业”四篇文章,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省综合评价为“好”,14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沅江坚持以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为引领,将农村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激活治理“神经末梢”,构建更加严密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利用“五个到户”网格化管理等,纵深推进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推选“三长”14772人,解决各类问题14754件、提供微服务8336次,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能在村组妥善解决。探索总结和美乡村“八个一”和“五好五共”创建标准,创建和美乡村32个。新湾镇“网格内调、三级联调、部门协调、乡风微调”工作法入选省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打造过硬党员骨干队伍。聚焦“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头雁领航、群雁助阵”的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将村级能人选入党组织书记队伍,每半年开展一次村干部队伍履职分析,按每村2人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入口关,落实发展党员全程纪实、近亲属入党专项审查、关键环节列席监督指导以及“两推优”“双联审”等制度,切实把基层党员群众认可度高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扎牢锁紧“乡情纽带”,广泛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建立地方、企业、院校紧密对接、常态合作的基层人才引进机制,让人才成长与地方发展“双向奔赴”。同省内4家高校签订人才引进框架合作协议,近两年引进高层次人才69人;建成湖南省级专家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研究院(所)2家,立足“四水农业”“六大产业”,柔性引进沅江籍专家教授实地“把脉问诊”。建设“四个一流”教育,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南嘴镇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全省首创实施“百企千人联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依托14个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实施“能人回引”工程,加强与沅江籍上市企业负责人交流合作,支持和服务返乡人才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沅江一以贯之推进“文化兴市”发展战略,出台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构建“党委主导、部门主动、镇村主责、群众主体”联动机制,推动文化振兴有名有实。

统筹联动,城乡共享文化大餐。发布文化志愿者招募令,选拔25名优秀社会文化人士下沉一线,帮扶乡村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渔乡文化廊道、乡村音乐馆、禾堂阅舍村民书屋等,结合乡村人文风情,打造小河咀“渔村文化”、三眼塘“诗词文化”等乡村文化IP。成立新媒体志愿服务队,推广乡村文旅,策划助农直播,助力农产品销量。组织“书香漂流·助力文化振兴”活动,为乡村募捐书籍2.4万余册,加快图书资源流动共享。

扎根基层,文化魅力绽放乡间。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向“文化在乡”转变,创新打造“沅来有乐”群众文艺活动品牌,依托“村村有文艺队伍”的基础,以“村村有戏”为主题,策划14个区域各具特色“村晚”,实现全市覆盖。举办“全民舞动·文明沅江”团体舞电视大赛、“想唱就唱·村歌嘹亮”新时代乡村歌手大赛等活动,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承办2024年湖南省好家风故事分享会,打造“山乡有理·村村讲”理论宣讲品牌,创新做好移风易俗与文化活动结合文章,实现“讲理新形式,转变旧思想”。

品牌打造,文旅产业如火如荼。以“一镇两村”为示范引领,打造“沅来真美”文旅品牌,获评全国“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洞庭天下水·沅来就很美·沅江亲水自驾”入选全省首批十大自驾游宝藏路线。依托特色景观、人文资源打造“十里荷塘”景区,建成草坪茶庐、禾堂啡铺等休闲场所。打造樟庐溪谷乡村旅游度假区,入选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以承办省运会、益阳市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以彩虹岛为中心的浩江湖4A级景区创建。以“一镇一非遗”为目标,新增億倡麻香糕全省非遗工坊示范点,建设竹木雕刻非遗工坊,探索体验式非遗游学,助推沅江非遗产业品牌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沅江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抓好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治理、水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发展道路。

以退为进保护水环境。积极推进南洞庭湖流域水生态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国土绿化、退耕还湿等,痛下决心退矮围、退网围、退畜禽养殖、退珍珠养殖、退水产精养、退欧美黑杨、退非法砂场、退黏土砖厂、退造纸产能、退非法捕捞。统筹推进大通湖流域沅江片区、“两江七湖”等流域治理,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投资23.9亿元开展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率先启动乡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实现乡镇建成区污水收集全覆盖、全处理,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建成智慧渔政系统,实现重点水域“全覆盖、全天候、全流程”精准监管,智慧渔政工作获省政府综合大督查典型经验推介。

系统施策治理水生态。突出水岸同治、城乡共治、区域联治,让“城在湖中、湖在城里、湖城一体”水城之美更加彰显。投资5亿元建成益阳北部片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全覆盖。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推进“六个一”建设,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开展蓄洪安全建设,高标准建成湖南省区域应急救援益阳中心,成为辐射全省“一江一湖四水”应急抢险“大本营”,为环洞庭湖区重大防汛抢险提供有力支持。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推进南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南洞庭湖3个国控断面达到Ⅲ类水质,并首次观测到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世界珍稀濒危鸟类。

破立并举发展水经济。打破旧模式,落实新理念,沅江不断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全市7家造纸企业全部退出,两处芦苇场改制为南洞庭湖、漉湖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构建芦苇产业“一园两基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芦笋芦菇产业,促进近万名群众就业,探索板材、发电、生物质深加工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促进芦苇产业全面转型。贯彻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政策,高质量建好渔民新村,对湖心岛渔民实施整体搬迁安置,在全国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现场推进会上进行经验推介。纺织服装产业将工厂延伸到社区、订单分散到家中,助力渔民转产转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沅江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围绕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找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结合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乡村产业振兴效力效能。

做强特色产业。深耕船舶产业,以获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将新能源游艇作为当前发展方向,加快集中资源、优化布局、创新技术,船舶产值占全省80%以上,新能源船舶“艇”进海外、驶向世界,亚光科技成为中国内陆游艇第一股。升级芦苇产业,在发展芦笋芦菇、饲料、生物质发电等基础上,招商引资钠能时代、积葭新材料等公司,全力推动芦苇资源高效利用。盘活砂石产业,建设沅江市砂石集散中心,实现砂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做特现代农业。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彰显“四水农业”特色。突出优质水产健康发展,率先出台水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区、省级“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创建,持续培育“沅江大头鱼”“沅江九肋鳖”“沅江乌鳢”等特色水产品牌。突出优质水稻品牌效应,强化与中科院麻类研究所、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院校合作,加快建立统防统治技术研发与服务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擦亮“沅江大米”品牌。突出优质水生蔬菜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稻-菜”轮作模式,丰富人民群众“菜篮子”;推广芦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培育一批“洞庭四珍”种植基地。突出优质水果特色布局,大力推进柑橘品改,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发展林果庭院经济,持续提升泗湖山脐橙、草尾葡萄等品牌影响力。

建设“五好”园区。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持续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将部门支持“五好”园区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坚持“一主一特”定位,即一个主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一个特色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做大支柱产业。出台“工业二十条”等政策,深入扶持龙头企业,2023年以来,中联重科在沅设立子公司,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每月定期开展“园区市长日”活动,打造政企沟通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沅江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编辑|刘敏

一审 | 刘敏  二审 | 孙帆  三审 | 肖琴






沅江发布
实时传递市委市政府声音,权威发布沅江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