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自然:将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增设青年亚类

文摘   2025-01-14 17:37   江苏  

刚刚,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发布(如需获取PDF版本,请关注“翰林咖”,回复“2025指南”),在今年基金委推出的改革举措中明确指出,将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为40岁以下年轻团队单设赛道,给予其更多挑大梁、担重任的机会。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增设B类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来源,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各阶段的人才资助体系。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旨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研人才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持与培养。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作为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强调创新与合作的重要人才计划之一,旨在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作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围绕关键研究方向开展合作,培养能够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据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针对现有人才资助体系进行改革,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单设中青年赛道(B类项目)。研究指出,即使改革后的中心项目向青年科学家团队倾斜,但项目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仍达到49周岁(最小年龄为43周岁),依然很难覆盖到40周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群体

图源:网络
然而,群体类项目在科研人员的成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2000年至2024年间基金委资助的788个群体项目来看,仅184位(占比约23.35%)不超过45周岁的科研人员获得了资助其中77人(占比41.85%)后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获得中心项目资助。在不超过40周岁的42位科研人员中,有21人(占比50.00%)在获得群体项目资助后当选院士,9人获得中心项目资助。
由此可见,虽然青年科研人员(45周岁及以下)获得群体项目资助的比例较低,但他们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成功率高达40%以上。此外,有数据显示,越早获得团队类项目资助的青年科研人员,成为领域内顶尖科学家的概率越高
随着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增设青年亚类这一举措的提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获得更为坚实和全面的支持。同时这一举措也向我们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青年科技人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年来,有关青年科技人才相关的评价与培养制度改革,更是逐渐清晰:
作为科研杰出人才“孵化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在2024年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例如,前移人才资助端口,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博士生,推动基础研究拔尖学生培养提升评审专家青年科学家比例,支持青年人担重任、把方向。积极鼓励青年人才承担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搭建青年人才挑大梁的舞台。
除了国家层面,许多地方科技局也纷纷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保驾护航
2023年,重庆市制定实施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措施,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发展,当前,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参研人员中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已达67%,其中27.73%是40岁(含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
上述举措不仅反映了从中央到地方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与支持,也印证了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事实上,青年人才不仅是科研项目中的主力军,更是科研领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青年科技人才,蒸蒸日上!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和中坚力量。有相关研究指出,科学创新的最佳年龄区间在25岁至40岁,峰值年龄为37岁。青年科技人才往往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头脑中的自我设限比较少,善于应用新方法探索未知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2024年底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六成。其中,获得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的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孙琼今年42岁,她大胆向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推荐了自己参与制定的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过渡方案思路,成功将互联网协议的“中国标准”推向了世界。

图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史晓刚是个“90后”,却已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光栅波导显示光学器件的低成本、高质量批量制备,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源:人民资讯

回望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获批者中,年轻有为者也不在少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年仅36岁的“国家杰青”

在过去的科研生涯里,江一舟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绘制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多组学图谱,并将其根据特征分为四种“复旦分型”。基于此图谱展开的FUTURE研究,通过精准用药治疗,将难治性晚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从10%提升至29%,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精准且有效的治疗希望


图:江一舟医生与邵志敏教授团队历经5年绘制出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图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唯淞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年仅29岁的“国家优青”
在读博期间,赵唯淞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论文,提出并实现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通用模型,到了活细胞光学成像中最高的分辨率(60纳米)、最快的帧率(564帧/秒)和最长的成像时间(超过1小时)

赵唯淞科研中(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3年6月,作为助理教授的他再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光子学》发表研究成果,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解决了高通量超分辨显微成像的难题,将目前世界上超分辨显微镜中最高通量视场成像范围提升至毫米级
这些青年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卓越贡献和无限潜力。无论是推动国际标准制定,还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青年科技人才都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不断加强,我们期待更多青年才俊在未来的科技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愈顺. 32岁当上博导,这位“科研达人”想让更多乳腺癌患者得到治愈. 澎客:医学界肿瘤频道,2020-08-19.

[2]姜扬,钟少颖,杨中波,等. 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现状与建议——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6): 641-648.

[3]王海峰,罗长富,李思经. 关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思考与对策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03): 131-135.

[4]郭美荣,彭洁,赵伟,等. 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01): 135-138.

[5] 窦贤康. 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N]. 光明日报,2023-11-28(01).

[6] 栗玉晨. “青年获奖者超六成”展现北京科技创新活力[N]. 北京青年报,2024-11-21.

[7] 28岁!他在哈工大用10年从本科生成长为研究员.光明网.

[8] 杨雪,张韶阳,彭光健,等. 关于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增设青年项目亚类的必要性研究 [J/OL]. 中国科学基金, 2024, (06): 1052-1056[2025-01-13].

如有异议请联系:yanshangtech@163.com


翰林咖
致力于构建集项目申请、人才培养与全球学术前沿于一体的高价值资讯与资源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支持与深度指导,助力推动科研突破与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