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自然申请书撰写的十大雷点

文摘   2025-01-12 11:37   江苏  

迈入2025年,相信有众多科研工作者已着手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为了帮助申请人提升申请书的竞争力,翰林咖特别整理了评审专家在多年评审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凝练出以下十大雷点,供申请人参考。

一、细节决定成败

有许多评审专家通常只花10-20分钟审阅每份标书。因此,如果重要内容没有通过加粗或下划线等方式突出显示,可能会被忽略,影响评审效果。此外,申请书中出现错别字或格式错误也会直接影响评审专家对申请书的第一印象,降低申请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二、代表作选择不当

代表作是评估申请人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五篇代表作选择的依据是:

相关性>影响因子;

共同作者少的排前面;

机制深度>影响因子;

如果一味将不相关但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放入代表作,或者过分强调国产高影响因子杂志文章,而忽略了与课题的相关性和贡献度,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加分,反而可能给评审人留下负面印象,认为作者在“卖弄”影响因子而非真正探讨科学问题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把口碑一般的开源期刊作为代表作,如Hindawi、Frontiers、MDPI杂志社的期刊,以及IEEE ACCESS等。虽然生化环材等领域有一些不错的开源期刊,但信息口的开源期刊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那些曾经被预警或被HOLD ON的期刊。使用这些期刊的文章作为代表作,可能会让评审专家质疑申请人的科研水平。

三、前期基础信息不全或过度暴露

前期基础的展示要么信息不足,要么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却未做适当取舍,影响评审人对创新性的判断。特别是当前期基础信息不完整时,评审人可能会质疑研究的可行性和完整性。申请人应遵循“猫绳理论”,即既不能一次性暴露过多信息,也不能让评审专家感到信息不足。

四、摘要写作混乱

摘要是申请书的“门面”,直接影响评审专家的第一印象。作为申请书中最为精炼的部分,摘要有助于评审专家迅速把握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创新点。以医学口为例,有申请人在本子中过度强调手术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多等问题,而忽视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这种写法虽然突出了临床问题的严重,但却未能准确反映研究的核心目标——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评审专家更关心的是,申请人是否能够通过深入的机制研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而不是简单地描述现有的临床困境。

正确的做法是将注意力拉回到机制研究上。即使提到治疗困难,也应通过解释“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导致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来引导评审专家关注机制研究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突出研究的必要性,还能展示申请人对该领域的深刻理解。

五、立项依据不足

立项依据在申请书中占据关键地位,它决定了项目的科学合理性和实施的必要性。若立项依据不充分,评审专家可能会认为该项目缺乏坚实的研究背景和理论支持,难以达成预定的研究目标。

未能充分引用或忽略前人的工作,会使项目看起来缺乏创新和科学深度;而对研究必要性的论述不够充分,或者夸大其重要性,则会让评审专家对其实际贡献产生怀疑,最终可能使项目无法通过评审。

六、科学问题提炼不够准确

很多申请书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提炼不够准确,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关键科学问题找得不准:申请人未能准确抓住领域内的核心问题,导致研究方向模糊。

关键科学问题聚焦点太小:过于狭窄的研究问题可能限制了项目的广度和影响力。

将关键技术问题当作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人有时会混淆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导致研究的重点偏离。

七、研究方案内容不准确

很多申请书的研究方案直接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公式和流程。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是让申请人说思路、说想法,而不是提供完整的实验手册。虽然有一定篇幅的详细步骤和公式是必要的,但过多的细节会让评审专家觉得项目已经完成,缺乏创新性。

申请人应更多地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常规的技术细节。研究方案应注重展示研究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说明如何通过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八、创新性提炼不够

基金委要求申请人明确“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但很多申请书只写了创新之处,忽略了项目的特色。特色应该是相对于现有方法、理论或框架的不同之处,而不仅仅是改进某种方法。申请人应清晰地说明本项目在哪些方面超越了现有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

九、可行性分析敷衍

可行性分析是申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申请人只是用申请书中其他地方的内容复制粘贴,半页纸左右敷衍了事。好的可行性分析应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包括理论上、机理上、研究基础上和研究条件上的论证。

申请人应详细说明项目的可行性,确保评审专家相信项目能够在预期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评审专家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系统的论证,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不充分

很多申请书在研究现状分析部分存在问题:差一点的申请书“只陈述不分析”,稍好一点的申请书“只分析不总结”,而高质量的申请书则是“先陈述、再分析、再总结”,并引出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有很多申请书直接复制粘贴了已有文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缺乏对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归纳总结。申请人应全面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明确指出本项目相对于近年来重要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必要性。评审专家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而不是简单的陈述或分析。

▼  往期精彩推荐  ▼

如有异议请联系:yanshangtech@163.com


翰林咖
致力于构建集项目申请、人才培养与全球学术前沿于一体的高价值资讯与资源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支持与深度指导,助力推动科研突破与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