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夺冠后,父亲的采访冲上热搜,我们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文摘   2024-08-17 17:03   云南  

01

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举办。


对于奥运健儿来说,四年一个周期,此刻的人声鼎沸,此处的万人膜拜,便是努力后最好的回馈。


身前,是站在最高领奖台的决心;


身边,是并肩作战的队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


身后,则是万千名支持你的同胞,以及坚决捍卫祖国荣耀的决心。


体育和艺术,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


而在诸多项目中,跳水,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强项。


还记得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么?


14岁女孩全红婵一鸣惊人,凭借3跳满分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


亮眼的成绩,甚至让郭晶晶都略带羡慕:


“我跳了这么多年的水,从来没得过这么多的满分。”


从那时起,“天才少女”的名号便被牢牢地贴在了她的身上。


图片来源:网络


伴随名利而来的,不仅是荣耀,还有过于“热情”的粉丝。


小屿还记得在她“一跳惊天下”夺得金牌后,先是一群亲戚纷纷上门拜贺,甚至连全红婵的妈妈都无奈感慨:


“我嫁进来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有这么多亲戚…”


这么看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代。


接着,全红婵的名字被正式写进族谱,追认为26世孙,并被赠予牌匾,这在当时引得无数网友吐槽。


在宗祠旁边立着一块大屏幕,在比赛期间,还举行过全村的观赛活动。


除了常规庆祝,最让人头痛的其实是蜂拥而至的各路网红,让原本宁静的小村庄陷入短暂的喧嚣。


有人不经允许直接翻墙进入院内随意直播;


有人将镜头对准了全爸全妈,丝毫不顾及家人隐私,更有甚者干脆直播到半夜,严重打扰了老人的休息。


为了躲避骚扰,全红婵的母亲不得不暂时搬到果园里居住,直到奥运结束,这波热度才勉强散去。


四年一个轮回,当奥运圣火再度点燃,那份久违的激情,似乎重新在人们的心中翻涌,激荡。


而这一次,舆论的炒作和沸议,又能否放过这个17岁的女孩?


02

答案是否定的。

在巴黎奥运会金牌收入囊中的那一刻起,某些事情好像再度踏上一个轮回。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全红婵再度夺得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跳台金牌后,媒体的镜头时隔3年后,重新聚焦在她们一家的身上。

虽然习惯了被外界关注,但全红婵的父亲依旧拒绝用女儿的名气作为招牌,为自己吸金,依旧选择靠种植水果为生。

对他们而言,女儿所获得的金牌,是奋斗多年后,应得的荣耀;

伴随荣誉而来的,不仅是名气,还有压力与外界略带苛刻的关注。

在她二度夺魁后,记者再度探访她家,时光碾过的3年,似乎没什么变化。

她的父母仍靠种植水果维持生计,并通过大哥的视频账号直播销售农产品。

图片来源:网络

她多年来的参赛证件、奖牌和证书都被整齐地放进床底的行李箱内,只有农家院外墙的一小片墙壁上贴有2020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夺金时的照片。

我们认识她,是通过东京奥运会,但2020年,才是她通往成功的起点。

也正是从那时起,全红婵获得了走向奥运舞台的资格,步入聚光灯的中央。

在一堆金灿灿的奖牌旁边,摆着一瓶酒,那是全红婵送给父亲的礼物。

而距离女儿上一次回家,已经过去了整整2年。

外人眼中的天才,但在父母眼里,永远是童年那个怯生生的孩子。

10年间她回家的时间很少,家里人和她的联系,多数时候是靠视频电话维持。

全爸爸说,在电话里全红婵很少谈到自身压力。

而家人也秉持着不去打扰她的原则,尽量不去主动联系,他们不想让过多的杂事扰乱全红婵的节奏,也不想让舆论的是是非非影响她的竞技状态。

甚至连全红婵出征巴黎的消息,都是在电视里得知的。

外人眼中的无限风光,其实是无数次的跌倒和伤痛所换来的成长。

在夺金之前,全红婵没少吃苦头。

提及她的童年往事,家人的高频词是“懂事”。

比如问到她最爱吃的饭菜时,爸妈和爷爷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

“她很懂事,不挑食,我们做什么她就吃什么。”

要是碰上农忙来不及做菜的时候,她就自己煎两个自家的鸡蛋吃。

此外,还有一个词是“不敢”。这似乎与全红婵一向胆大的性格有些冲突,但也有迹可循。

在她童年时,因为家境原因,虽然很喜欢娃娃机里面的公仔,但是从来不会跟父母开口。

成名后,全红婵的书包上,挂满了玩偶,她在用另一种方式,对自己的童年进行补偿。

满身膏药,配上稚嫩的脸庞,和对手难以企及的成绩,略有割裂感的现实,却成就了全红婵的今天。

03

但生活就是充满戏剧性,又极具讽刺意味。

一方面,人们热衷于年少成名的神话;

另一方面,又不乏阴暗之心的人,想将英雄拉入泥潭。

在全红婵夺冠后,依旧有人造谣称“她将获得一千万的奖金”,甚至指责其家人滥用女儿的名气,为自己敛财。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和那些靠流量而走红的人不同,全红婵的父母,太清楚这一枚枚金牌背后的含量了。

无论是3年前的东京,还是3年后的巴黎,追逐盛名而来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企业家直接拿出百万巨款,但都被拒收。

为了帮助家里销售水果,全红婵的哥哥也注册成了一名博主,但他从未以“冠军家人”的身份自居。

“把骄傲放在心里,但消费我妹妹这事我觉得没有必要。”

这是他的态度,也是他们最为朴素的观念。

每一个年少成名的人,其家人似乎都难以躲过舆论的鞭笞,当无数媒体将聚光灯对准台上的英雄时,阴影处,往往是藏不住的卑劣。

我们不知道场外的因素,有没有影响到全红婵的心理状态,但在近期采访中,正在经历生长发育关的她,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面对镜头,略带几分无奈的说:

“我也曾年轻过”。

图片来源:网络

竞技体育的残酷,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上风光无限的他们,不仅是十年磨一剑的辛苦,更是要时刻经历被媒体歪曲误解,被流量乞丐们泼污的无奈。

但既然选择了站在赛场上,发令枪响的那一刻,便要努力为最终的那个目标奋力一搏。

我们渴望看见运动员突破极限的勇气,欣赏他们抢班夺朝的气魄,但关注目标应该更多地放在赛场上,对于他们的私生活,不要投入更多笔墨。

所以,在摒弃了唯金牌论的观念后,对于运动员,少一分苛责,多一分尊重。

毕竟竞技体育是残酷的,代表着无数运动员牺牲自己的青春来铸就荣光,也象征着手持圣火的凡人,不断突破极限的决心。

-作者-

*作者:凉风,爱自由爱幻想,喜欢阅读和美食。本文首发读屿(ID:zazhizj)。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希公子阿
看故事,品人生,日光下无新事,往事里藏着金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