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生活中,是否有很多“无意识”的选择。我常去这家店购买果蔬,我喜欢到这家餐厅就餐……为什么有这样习惯性的“选择”?这就是日积月累中,商家传递出的“信用”信息在百姓心中形成的“信赖”。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温饱,也关乎城市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我国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如此,各地方更是向“信”而行,积极探索信用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开拓食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多维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让食品安全沿着“信用轴线”走得更长远、更顺畅,让百姓在“诚信消费”中收获更多放心、更多坦然。
信用分级念牢食品安全“紧箍咒”
“有了市场部门的监督和帮助,我们现在生产的白酒和饮料品质都在稳步提高中,通过分级管理考核,我们被评定为B级,所以更要约束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更上一层楼。”内蒙古威林酒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伦东方说。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威林酒业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白酒和饮料行业骨干企业。在日前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中,内蒙古扎鲁特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该企业生产记录、购销记录等进行了详细检查,根据考核标准,企业被评定为B级。
据了解,扎鲁特旗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营项目、现场环境、人员规范、监督检查结果等方面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按照等级结果实现差异化监管并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对评定为高风险等级的企业采取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等监管措施,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鲁北镇居民崔嘉琪经营着一家餐饮店,每天都会大量购买食材饮品,了解到信用分级后,她每次购买食材时,第一时间都会考虑购买信用分级高的企业,她告诉记者,这是信用撑起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食品安全是头等民生大事,容不得一刻放松。今年,扎鲁特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信用评价,建立以日常监督、“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以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为依据,对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至目前,共对全旗41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其中28家食品企业被评定“守信”企业。
不仅是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也已覆盖临街商铺。
炎炎夏日,走进福建漳州古城美食街中,一家家特色美食店铺不仅让本地人频频流连,也令不少游客驻足。店内公示的餐饮企业信用等级,则让市民和游客吃得更安心、放心。这得益于漳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托企业信用评价建立的“信用+食品”监管模式,推进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赋能食品安全监管。
据悉,漳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制度创新、信息归集、分类分级监管及选树榜样激励等方式,全面构建“信用+食品”监管模式。
漳州市先后制定《漳州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试行)》《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制度规定,以信用赋能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流程、全链条”。截至目前,全市2461家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类,切实做到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中风险企业常规监管、触发式监管,高风险企业适当提高检查频次,严格监管。
诚信档案织密食品安全“保护网”
中秋假期,记者来到山东青岛,在多家餐饮服务单位就餐时,发现该市餐饮服务单位内都张贴着一张二维码。
记者随机进入一家餐饮服务单位扫描二维码,便看到了该餐饮服务单位的基本信息、良好信息以及警示信息。
“现在不仅可以在店内实地扫描这个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在‘饿了么’外卖平台上也可以直接进入二维码平台查看信息。”该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王先生热心地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这个二维码便是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的“青岛市场监管放心码”(以下简称“‘放心码’”)。该局按照“一店一码”的模式为青岛市每家餐饮服务单位生成专属码,作为每家餐饮服务单位的电子身份档案,储存各个餐饮服务单位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注册地址等基本经营信息,在消费环境、食品安全、纳税等方面的正面肯定信息和相关荣誉等良好信息,以及在消费投诉、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警示信息,并用红黄绿三色标明信用不良程度,帮助消费者避免“踩雷”。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以“放心码”落实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实现“消费者一码通查、经营者一码通办、监管者一码通管”,打通了消费者与餐饮服务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消费者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信息查询平台。“我们现在无论是在实体店内消费,还是点外卖,都能放心买、放心吃。在消费中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通过‘放心码’中的‘直通老板’功能打给商家负责人,将消费纠纷就地化解。如果需要向政府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放心码’的‘我要投诉’功能进行操作。”青岛市民林女士说。“放心码”后台统计数据显示,“直通老板”功能上线仅两个多月,浏览量就已达上万次。
同样是海滨城市的海南三亚,也在信用赋能食品安全上下足了功夫。
三亚市崖州区是琼南最大的冬季瓜菜集散地,以及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和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豇豆是崖州区冬季瓜菜的主要品种,管好了豇豆质量安全,就稳住了三亚市崖州区冬季瓜菜质量安全的基本盘。
三亚市崖州区依托精细的管理网格,从豇豆种植到入市全流程加强信用监管理念宣传和环境营造,采取实名制、承诺制、合格发证、加强查验等具体措施形成信用监管闭环。建立豇豆电子化信用档案,用好“豇豆二维码”溯源追溯,赋予豇豆“信用身份证”,倡导诚信种植,让信用成为三亚农产品质量的底色。
智慧监管构筑食品安全“大平台”
“食堂有无不规范行为及食物烹饪的全过程,就连做什么饭菜,通过监控屏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幼儿园,县市场监管局昆阳分局的工作人员一边通过监控屏幕对后厨情况进行查看,抽检餐食加工作业过程,一边打开“众食安”App对该园当天的采购、消杀等情况进行核查。
点开该App,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三个端口赫然眼前。顾名思义,监管端由市场监管部门操作,可实现线上实时监管,全程留痕,做到有迹可循,大大提高了现场执法工作效率;企业端能督促企业、商户开展自查自检、做好信息阳光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公众端则让后厨操作一览无遗,为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提供了线上渠道。
“我们除了上传证照等基础信息外,每天采购、消毒、自检等电子台账内容也都会上传,同时会把二维码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家长可以扫码随时查看。”县中心幼儿园负责人表示,比起以前的纸质台账,电子台账一目了然,既方便监管执法人员调取检查,又能更加阳光透明,让公众和家长更加放心。此外,该App除了例行检查外,平时每天只要通过程序后台就能进行监控,省时省力,也避免了对校园工作的不必要打扰。
“我们通过后台监控、AI抓拍等进行日常全时段监控。系统一旦发现餐饮商户存在违法行为,便会立即发送报告到后台,由我们及时处理后再向上反馈结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化,形成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新格局。”该局相关人员说。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善用科技手段,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运用,通过“互联网+AI”“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监管,守住食品安全防线,让全社会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