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处中原,九省通衢,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就是人口迁徙胜地,也是姓氏迁移聚居地,逐渐成为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江西、安徽等地的人口迁移目的地。湖北历史上经历过四次重要的移民潮,以两段时期进行区分:一段是从上古时期到明朝之前,呈由北向南迁之势;另一段则是从明朝到清朝,这一时期迁徙到湖北的主要是江西人民。据统计,江汉平原核心地区约有70%的人口是江西移民的后代。
❤️湖北人口(姓氏)从哪里迁移过来?
首次大规模移民始于西晋时期,从公元311年到470年间,延续了一百多年。这一时期的动荡源于西晋末年的内乱,导致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成为战场,大量人口南下避难。据估计,有超过10万户人口南迁至襄阳、江陵等地。这种移民潮形成了以移民为主体的社区,他们往往聚居在一起,并与当地土著人口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二次重要的移民潮源于唐末安史之乱,大约有250万北方移民涌入南方定居,其中以荆州襄阳为主要落脚点。此后,北方移民持续南下,大规模移民导致湖北江陵到湖南常德一带的人口增加了十倍之多,朝廷为此设立了“荆南节度使”辖区。第三次重要的移民潮发生在北宋靖康年间到宋末蒙古南侵期间,持续约150年。北方战乱频发,导致中原居民不断南下,南迁人口数量难以估计。其中,靖康之乱(金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等人),导致大量人口南下避难。这一时期,难民们主要来自山西、河北、陕西和河南等地。数百年来,外来移民的数量超过了本地人口。荆州、襄阳、房县、丹江口等地的人口主要由外来移民构成,而如今的钟祥、随州、安陆、汉阳等地也有大量移民定居。第四次大规模移民发生在明初的“洪武大移民”及其后续移民。这次移民主要来自江西,因此也被称为“江西填湖广”。根据统计,元末明初迁入湖北的移民数量达到180万人,其中约130万人来自江西。在洪武二十一年,仅黄冈地区就迁入了30万江西移民,使得土著人口不到总人口的20%。江西填湖广是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迁徙潮,从早期的强制押运到后来的自愿迁徙,延续至今。据统计,江汉平原核心地区约有70%的人口是江西移民的后代。
另外,在张国雄的统计的300多份湖北族谱中,有281族来自两湖地区之外,其中以江西为主,占了239个姓氏家族;安徽次之,占了13族;而后是江浙地区,占了7族;山东、山西各有6族。❤️湖北人口(姓氏)迁到哪去了?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作,湖广地区呈现出“湖广熟,天下足”的景象,人口也越来越多。
因此,战乱、灾荒的年代,湖北人口向外迁徙填补人口稀少地区也成必然。
发生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川”,由于四川战乱后人口锐减,清政府鼓励湖广(今湖北、湖南)及邻近省份的百姓移民四川。
湖北人作为主力军之一,大量迁入四川地区。据史书记载和学者研究,这一时期湖南湖北迁移至四川的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之众。
❤️湖北姓氏名人
荆楚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孙刘联盟大败曹操,自此天下三国鼎立”,说的正是发生在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湖北坐拥长江天险,九省通衢,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据统计,湖北省排名前11的姓氏都超过100万人。其中,“湖北前十大姓分析 ”,见今天发布的上一篇文章。
湖北省的罕见姓氏包括:二姓、死姓、难姓、芈姓、是姓、侍姓、神姓、屎姓、帅姓、第五姓、操姓、天姓、风姓、接姓、老姓等,这些罕见姓氏展示了湖北文化多样性和历史传承底蕴。
❤️全国 仅湖北 才有的姓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尿”姓被列为频危消失姓氏的第2位,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学家们的宝贝。
《水经注》载:“汉水、沔水之南,有水日尿,盖始皇南巡所经也。”这个姓最初来源于长江流域的一条支流,在湖北江陵地区汉水和沔水之南,有一条河,名日尿河,尿姓起源于此。
现在的湖北荆州地区,姓尿的人数仅为300人左右,是一个濒临消失的姓。
“湖北前十大姓分析 ”,见今天发布的上一篇文章。其他省百家姓排名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
省市百家姓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