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乐玩耍的时候,诈骗分子却盯上了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针对孩子爱玩网络游戏,精准设计了一系列的诈骗套路,造成了未成年人网络受骗时有发生,建议家长孩子一同学习,提高警惕,拒绝被骗。
典型案例
近日,12岁的小勇在家用爷爷的微信登录了一款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一名陌生游戏玩家自称可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小勇看后十分心动,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在扫了对方发来的“免费领取二维码”后,手机里跳出了微信及绑定银行卡即将冻结的提示,小勇这下可慌了神,在对方的指引下,小勇先后将爷爷手机内的微信支付码、支付宝支付码以及验证码都提供给了对方。事后,小勇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骗子了,但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很快,爷爷手机微信、支付宝以及绑定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都被骗子陆续转走。
网游诈骗套路
1.代练升级诈骗
诈骗分子借助各类平台大量发布虚假广告,称可低价代练游戏角色等级,骗子利用孩子想要游戏快速上分的心理,获取孩子游戏密码并要求其先行支付部分费用,等得到汇款后立即将装备、游戏币洗劫一空,并立即消失。
2.低价装备诈骗
在网络游戏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低价出售装备”、低价充值“钻石”“元宝”之类的信息。诈骗分子就是在游戏中广泛发布此类消息,谎称可以低于官方价格充值、购买游戏钻石、元宝等虚拟物品,诱骗孩子转账。
3.买卖、借用账号诈骗
骗子以高价收购高等级游戏账号或者想要借账号玩游戏为名,获取孩子银行卡信息,或者盗用号码,并以各种理由让孩子支付相关费用进行诈骗,甚至直接转走银行卡内钱财。
4.假冒游戏客服诈骗
孩子购买虚拟物品后,“钓鱼”QQ会以联系客服发货或退款为由让孩子联系虚假交易网站上的“客服”。这时,“客服”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以各种理由让中套的孩子支付(充值)更多的钱来达到二次诈骗。
5.解除防沉迷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以“免费解除时间限制”为由,诱骗被害人添加游戏好友,诱使被害人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或视频通话,以“领取异常,如不及时解绑,你的父母会坐牢、被罚款”等为由恐吓未成年人或诱导未成年人打开支付链接,远程操控受害人手机,实施诈骗。
温馨提醒:面对诈骗分子不断更新的骗局,不要说孩子,就连大人也防不胜防,记住以下几点,骗子便无计可施:
不要把自己支付信息、验证码告诉他人。不随意点击非官方发布的游戏链接。
不要轻易填入个人信息。
不相信陌生人、陌生平台和陌生电话。
不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保护孩子免受网络上的不法侵害
家长该怎么做?
反诈小课堂
1.保护隐私。一些孩子在社交平台上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家长应尽快核查,督促孩子修改。
2.掌握情况。了解孩子的上网时间、浏览内容、使用的App以及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
3.管好钱袋子。孩子对网络支付的防范意识薄弱,家长要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不可将银行信息告诉孩子,家长应及时查询自己的网络消费记录、支付账单等,核实是否有充值、转账行为发生,如果发现遭遇诈骗,要及时保留相关记录,并报警处理。
4.正确指引。家长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合理使用互联网,科普反诈知识。同时给予孩子多一些陪伴,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发现异常。
来源 | 东莞慧教育
编辑 | 钱嘉韵
审校 | 王勇锋、张馨予、李俊烨、宋晓旭
三水公安,就在你身边!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