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村里的中秋夜

时事   2024-09-17 12:07   吉林  
你去过边境村么?如果是第一次到这里的人,会惊讶于沿途的美景和村内的恬淡,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而一群年轻人的到来,为小村庄注入了别样的活力,看着眼前一张张灵动的青春面孔,你会想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还有为这里带来的美好变化…

驱车行进在国道G331吉林段,宝蓝色的湖水、麦芽黄的稻田、一排排露营地、醒目的路引牌……此行的目的地——吉林省珲春市哈达门乡马滴达村,是本次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216个边境村之一,15名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在村里工作了一个月。

今年的中秋节,是他们在边境村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异乡的月亮,我们想陪着他们一起看……‍‍‍‍

大学生

变成了“村里人儿”



才一个月的时间,大学生们已经“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他们聊起工作生活时的轻松状态,和不时溜出的笑声,感觉和这里的一切“混”得很熟。

大学生志愿者的一项工作是走访村民做入户调查,路边小卖店的老板娘,很自然地喊出他们的名字,一看就是这里的常客;路过的大婶儿见到他们拽着就邀请去家里玩;十六是村里的一条小狗,这个村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十六跟在大学生志愿者身后的影子,它好像是除这十五人外的新成员,因此得名“十六”。

小十六

他乡月 月更圆



随着大学生们的到来,村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他们用淳朴实在的方式表达着欢迎,一位经常开着三轮车变着花样给志愿者们送菜的大爷,被亲切地唤作“大贺叔”。大贺叔家里的菜地还真是丰富,一边给大学生科普蔬菜种类,一边盯着哪些菜快熟了,要抓紧给他们送去,大学生们也不客气地跟大贺叔“点起了菜”。

结束一天的工作,志愿者们回到了住处换衣服,崭新的一排大瓦房,是乡里为他们新盖的宿舍,功能很全,爱意满满。食堂的阿姨们,早就准备齐全,就等着他们今天中秋节的重要仪式——包饺子。

哈达门乡党委副书记池宏和大学生们一起包饺子
入乡随俗,在东北,过节就要吃饺子。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甘肃、山西、重庆、山东、陕西、辽宁,和面、拌馅、调料……一上手儿,这地域差异就凸显了,甘肃的学生是和面高手,山东“大汉”切菜拌馅,干起活来没有二话,重庆学生对调料很有见解,少放一样都不乐意……

大家围在桌前,有人看样子很会了,当了一把大师傅;有人看样子学会了,但一上手就学废了,饺子被大学生们包出了花儿。其实包饺子这事,本身就有团结、团圆的意义,此刻他们的青春因“卫国戍边”而“团圆”。

马滴达村党支部书记王辉祝大学生们中秋快乐

我的青春在吉林



问到大学生们是不是适应了在吉林的生活和工作,爽朗的重庆妹子兴奋地表示“何止是适应,简直太开心了”;还有人感叹“吉林真凉快,诚不欺我,确实是22℃的夏天,我家里快40℃了”;都说众口难调,可是吃了东北菜的大学生们咽着口水说“锅包肉吃了、酸菜血肠也吃了,太香了,有时食堂还会按口味给我们做些家乡菜”。

亲切、充实、提升、幸福、快乐、收获,这是大学生们这段时间对于边境村感受的关键词。对他们来说,每天和村民一起做一件件小事,这很有意义。他们用青春的超能力,让风更轻盈,让水更清冽,也让马滴达村的这个中秋夜很不一样。

生逢其时,青春的笑脸洋溢在吉林的沃土,笑声回荡在追梦的路上。青春和吉林的双向奔赴,让我们看见了吉林省边境村的新模样,曾经的远方会变成家乡,和大学生一同成长!

Tips

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是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的一个专项,旨在重点面向边境县市选派志愿者,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乡村教育、医疗卫生、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助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


来源|吉祥新闻
初审|张文彧
复审|孔释瑶
终审|马延峰

“赞”+“在看”👇

吉林省乡村振兴
聚焦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三农”领域落地落实,推动吉林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