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好 产业向新 民生向暖——兰州市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政务   2024-12-30 10:21   甘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不遗余力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进京签约一批实力雄厚的央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兰州落地生根,以高质量项目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攻难点、破难题,打通15条‘断头路’,实现还路于民;用脚步丈量民情,深入开展‘访民问暖’行动,让群众身暖心更暖……”时光不负有心人。2024年,全市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重点领域实现新进步、新突破。
这一年来,全市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力量,坚决扛牢“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以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为总牵引,以1139工作部署为总抓手,实干当先、奋勇争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深化央地融合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兰州是“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就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厚植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为了给兰州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市加大“跑部进京”力度,努力向上争取更多资源和支持。2024年10月23日,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央地融合发展对接会,与65家央企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会上,我市与各大央企共签约项目35个,签约总额186亿元,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项目的签订,为加快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市与中央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2家央企总部、124家分支机构落户发展,涵盖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电力能源、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
当前,我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规模超百亿,神舟系列飞船、北斗卫星系统都有“兰州制造”的身影。

产业向新而行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强经济必须强工业。
2024年以来,我市按照1139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之路,加快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积极态势。
新兴产业为工业经济发展添加新动能。我市突出新材料、新能源、数据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布局,推动甘肃金川兰新半导体封装新材料生产线、2000吨硝酸银生产线、2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方向,有序推进石油化工等7个细分领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建成运营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功跻身全国千兆城市行列,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分别位居新入选千兆城市的第4位、第1位。
依托优势产业,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我市依托西固化工园区设立,加快推进12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打造百万吨乙烯和百万吨新材料产业基地。创新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建立人用、兽用生物制品、多肽类药物、医疗器械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构建以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藏)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同时,全力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入选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名单。获批绿色石化化工、生物医药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固合成橡塑、榆中生物医药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狠抓项目推进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一个重大项目,就会引来一批配套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带动一个地区发展。
2024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推进项目“双进”大会战、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项目稳预期、建项目扩投资、谋项目蓄势能,不断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建成投产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速器作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为了护航项目建设,我市将重大项目协调责任靠实到人,实行项目数据化、清单化、动态化管理调度,形成了重大项目建设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调度、一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印发了《2024年市级领导同志包抓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清单》《兰州市全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实施“调结构、提质效、保增长”工作方案》《兰州市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落实方案,建立健全“1+5+X”项目推进、项目红黄蓝亮牌、预警通报等工作机制,助推项目接连落地、加速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2024年省列重大项目共57个,总投资2108亿元,1至11月累计完成投资267.5亿元;市列重大项目共150个,总投资4435.3亿元,1至11月累计完成投资497亿元。省市列重大项目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发挥区域优势

特色产业驱动县域经济做强做优
“兰州的高原夏菜不仅走上广州、上海、武汉等地的市民餐桌,还走上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市民餐桌。”一提起兰州的高原夏菜,榆中的菜农王小东非常自豪。如今,兰州高原夏菜、兰州百合、苦水玫瑰等农产品,不仅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而且还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
2024年,我市通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紧盯“八大美丽”建设目标,统筹做好“四篇文章”,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从省会城市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出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全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按照“一带一产业”要求,在各示范带围绕“牛羊菜果蔬药”六大主导产业和“百玫瓜桃鱼梨面”七个特色产品,做到产建互嵌、产建互促、产建互进,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态,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先后建成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省级产业园区3个、市县级产业园区6个,年生产总值达13.1亿元。
同时,通过启动实施“一百五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程,基本形成高原夏菜产业集群和畜牧产业集群格局。榆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皋兰县什川镇农业产业强镇获批建设,榆中县高原夏菜、永登县牛羊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部通过认定,兰州高原夏菜成功入选全国大暑节气名优特产品金名片,兰州百合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6.82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榜第62位。
我市还走进广州、上海、深圳等地举办兰州特色农产品及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开展兰州百合等“甘味出陇”农产品展示品鉴等活动,不仅为兰州优质特色农产品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新发展模式

点燃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两山对峙、大河中流,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兰州。
如今,兰州已从过去的“小家碧玉”蜕变成“大家闺秀”,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其中,美丽的黄河之滨和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山铁桥,成了全国游客的打卡地,成就了人和、景美的生态新画卷。
2024年以来,我市以文化为桥梁,通过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多角度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精致打造兰州黄河IP、探索“文旅+”发展新模式等方式,点燃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强省会和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国庆假期,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只为亲身体验“黄河之滨也很美”“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以中山桥、金城关·黄河古渡口为代表的多个景区、景点游客量开启“井喷”模式。仅10月1日至3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12亿元,两项指标均超历史峰值。
兰州也成为游客眼中向往的“诗和远方”,让很多人奔赴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024年4月,在黄河岸边一场万人合唱刷屏网络。市民和游客挥舞着手机的闪光灯和荧光棒,将氛围感拉满。“这么热闹的兰州你还不来吗?”一时间,这一相关话题网络浏览量超过了1.7亿次,也让兰州迅速走红出圈,并进一步点燃了“五一”小长假的火爆。据兰州市文旅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兰州接待游客595万人次,同比增长28.23%;旅游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1.92%。

解决遗留难题

还路于民还路于行还路于畅
“盼了好久,这条‘断头路’终于打通了,公交车也通了,现在我们出行特别方便。”2024年12月13日,市民何小莉一大早就来到“马滩南路路口站”公交车站,等待第一辆公交车的到来。
当日,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断头路”集中通车仪式在七里河区马滩举行,标志着我市2024年综合交通大会战15条“断头路”及建西西路节点治堵项目全面通车。其中,S186#、S187#等马滩片区“断头路”打通后,恒大帝景、映河苑、长城嘉峪苑等小区的居民纷纷前来体验,看着宽敞的双向四车道和崭新的人行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断头路”的打通,有效提升了周边群众出行的便捷度和安全性,实现了还路于民、还路于行、还路于畅,还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强省会必先强交通。2023年以来,我市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攻难点、破难题,解决了“六大六小”历史遗留问题和“半拉子”工程,北滨河路西延线和联络线、白塔山段交通综合提升改造、西关十字人车分离、海关十字人车分离等工程建成投用,中通道高速公路项目复工重启。
2024年,我市在交通领域全面发力,综合交通大会战取得显著成效。兰张三四线兰武段已于6月29日开通运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7月31日主体工程竣工,新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线铁路同步完工,计划与机场三期工程同步投运;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提升改造项目于8月6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营,S104兰阿公路全线于8月21日通车投用,完成城关黄河桥北3512厂区老旧地下通道维修改造。

关爱“一老一小”

用心用情绘就“朝夕美好”幸福画卷
红烧丸子、辣椒炒肉、酸辣土豆丝……每天临近中午,城关区沙洼河村社区食堂会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刚出锅的菜品色香味俱全,放置在小碗里整齐摆放在档口,供前来就餐的居民挑选。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近年来,兰州市坚持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以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为重点,以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为契机,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打造亮点,着力筑牢民生底线,积极探索精细化服务新模式,用心用情绘就“朝夕美好”幸福画卷。
特别是2024年,兰州实施“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示范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将实事办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赢得老年人的口碑,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安宁区金牛街旁边的儿童友好空间,就像一个藏在万家灯火之间的“秘密花园”,卡通故事机、秋千、感应地灯等适儿化游乐设施一应俱全。今年以来,兰州市将儿童成长空间建设融入嵌入式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设置沙坑、滑梯、攀爬架等游乐设施,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公共文化空间等阵地,发挥社会资源优势,采取改建、共建等方式,将阅览室、儿童小剧场、科普展示、儿童活动区等有机融合起来。
目前,试点建设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托育场所、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体育场所、儿童友好公园绿地、儿童友好游憩场所等儿童友好空间44个,试点建设儿童友好实践场馆、儿童友好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儿童友好商圈、儿童特色小游园等儿童友好精品单元56个。

办好为民实事

“访民问暖”让群众屋暖身暖心更暖
“往年这时候,我们得穿着棉衣棉裤,还得在腿上盖着棉被才能在客厅里坐住。你看现在,我就穿件薄衣服,手伸出来也不觉得冷。”今年63岁的苏兰萍是“访民问暖”行动的受益者,一提起这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了解,2023年至2024年供暖期,全市供暖投诉量同比下降40.52%,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访民问暖”就是用全市各级干部职工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温暖指数”。自2023年“访民问暖”行动开展以来,针对以往基层供热管理力量薄弱、供热企业服务能力有限、群众供热诉求办理时间长的实际,我市把做好供热工作作为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开展“访民问暖”行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和党员作用,用好企业、物业、居民三方力量,采取“四访四问”“四看四查”方式,全覆盖入户排查供热问题,及时做好供热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真正把问题解决在最小单元、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屋暖身暖心更暖。
据兰州市供热服务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访民问暖”行动第一阶段前期排查(2024年10月15日至2024年10月31日)共走访供热站点557个,走访小区3886个、住户717080户,累计发现问题1053个,解决问题1053个。第二阶段(2024年11月1日至11月25日)共走访供热站点559个,走访小区4465个、住户951808户,累计发现问题1965个、解决问题1965个。11月26日至12月16日,第三阶段累计走访供热站点559个,走访小区3974个、住户610099户,累计发现问题583个、解决问题583个。(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奇峰 南永涛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张艳玲

初审:王丹丹 复审:丁小岚

审签:李爱民

往期精彩内容

2024年即将结束 年终回响 你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

黄河之滨也很美|赏天鹅 看美景 品汉唐遗风 体会兰州冬季旅游的独特魅力

2025年兰州文化惠民迎新音乐会举行

2024,央视镜头中的兰州(一)


兰州发布
观天下 著文章 兰州发布政在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