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修辞技巧之用典

文摘   2024-12-22 00:00   黑龙江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修辞技巧之用典


一、定义


用典是一种在诗词创作中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前人语句等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这些被引用的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使诗词更加含蓄、典雅且富有文化底蕴。

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引用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典故。廉颇虽年老,但仍希望为国家效力,辛弃疾借此典故表达自己虽壮志未酬,但仍渴望为国征战的心情。


二、技巧


选择恰当典故


要根据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来挑选合适的典故。

如果是表达爱国情怀,像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就引用了 靖康之变这个宋朝的国耻典故。

考虑典故的知名度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尽量选择广为人知的典故,这样读者能够更好地领会诗词的内涵。比如红豆生南国红豆的典故,人们熟知它象征着相思,易于理解。


灵活化用典故


可以对典故进行改写或截取部分内容。

如李商隐《安定城楼》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化用了贾谊和王粲的典故。他只提取了贾谊怀才不遇、流涕进谏和王粲登楼作赋、羁旅他乡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

把典故与当下的情境相结合。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将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导致亡国的典故与晚唐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借古讽今。

巧妙融合典故与诗意


让典故自然地融入诗词的语句和意境之中。

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 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与自己被贬后归来的感慨相融合,在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世事变迁的沧桑感时,毫无突兀之感。

利用典故之间的关联性来增强诗词的连贯性。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前一个典故是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的故事,后一个是天狼星象征着外敌,两个典故关联起来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抵御外敌的豪情壮志。


三、作用



丰富内涵


用典能够在简短的诗词篇幅内蕴含更多的内容。一个典故可能包含了一段复杂的历史事件或深刻的思想。

例如,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姜太公垂钓遇周文王和伊尹梦日受聘于商汤的典故,短短两句就包含了两位贤才得到重用的故事,丰富了诗歌希望得到朝廷赏识的主题内涵。

增添文化底蕴


诗词通过引用典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古代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典故的运用,使诗词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引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不仅使文章内容充实,也显示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熟悉。


含蓄抒情表意


用典可以避免情感和观点的直接表达,使诗词更加委婉含蓄。

像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引用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批判和自己的爱国情怀。


引发共鸣与联想


熟悉的典故能够唤起读者的记忆和情感共鸣。当读者读到含有自己熟知典故的诗词时,会联想到典故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当读到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们会联想到兄弟相残的故事,进而体会到曹植对兄弟逼迫的悲愤之情。同时,典故也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拓展诗词的意境空间。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关注


诗摘词选
采珠知境界,撷玉识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