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走深走实,加强出访成果转化落实,12月30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在北科大厦三层报告厅举办北科沙龙,主题为“因公出访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本次沙龙由北科院主办,北科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和北科院科学传播中心共同承办。北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出席并担任特邀嘉宾,国合中心主任李军凯主持沙龙。
伍建民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北科沙龙是为北科院科研人员搭建的交流研讨平台,旨在促进科研人员信息共享、知识传递、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发表科研报告、展示科研成果、交流思想观点、碰撞思维火花、启迪智慧精华。他表示,各位主讲人谈到的所见所得、所感所悟、所言所议,为明年北科院高质量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启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将北科院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特邀嘉宾、主讲人与主持人
此次沙龙活动邀请了8位主讲人,代表出访团组从不同角度讲述、分享各自因公出访的所见所得、所感所悟、所言所议。
沙龙现场一
沙龙现场二
北科院院领导刘子亮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麋鹿保护与科技交流》为题,介绍了带队赴英国、奥地利参加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全体会议、开展麋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博物馆建设与科普洽谈的基本情况、收获与体会。他指出,精心准备是出访成功的关键,互学互鉴是出访成功的标志,应为一线科研人员搭建更多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北科院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李军凯以《APEC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多边平台推动民间国际合作》为题,讲述了赴秘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官会并作主旨报告以及赴巴西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洽谈合作的心得体会。她提出,应加强多边平台合作机制建设,拓展民间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推动智库联盟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北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张士运以《参加“第七届全球创新创业会议”感受与体会》为题,分享了赴英国参加国际会议感受与体会以及赴德国开展竞争情报交流座谈的心得体会。他表示,创新研究需要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对于开阔视野十分必要。
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办公室主任冯静以《深化中非馆际合作,为新馆建设赋能》为题,分享了赴肯尼亚、南非与当地知名博物馆进行交流的经历与心得。她认为,博物馆作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传播者,在体现民族和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自信。
北科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洋以《参加中意创新论坛的收获和体会》为题,讲述了赴意大利参加中意创新论坛的收获和体会,建议积极推动与意大利机构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研究合作,挖掘、梳理科技赋能文化领域的鲜活案例。
北科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李贤徽以《2024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大会参会感悟》为题,分享了赴法国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他认为科研工作者参加国际会议不仅能分享研究进展,了解实际需求和技术挑战,还能启发从不同角度思考科研问题的能力。
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兵以《智慧养老科国际合作重启与展望》为题,分享了赴德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所见所得,回顾了与德方的合作历程。他建议建立国际合作平台,探索共赢、可持续模式,推动长期稳定合作。
北科院生物技术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朱婧以《重回故地,重拾合作》为题,分享了赴荷兰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的经历及成果收获,并建议以国际人才联合培养等模式开展国际合作。
院办公室、科研处、科技成果转化处、高新技术发展处、人力资源处、推进国家自然博物馆建设工作专班、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智库中心、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科学传播中心、资源环境研究所等相关负责人、科研骨干及外事专员60余人参加活动。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文
科学传播中心/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开放办院”发展战略,秉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巩固提升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分析测试四个优势领域,持续强化科技智库、科学普及两个特色领域,前瞻布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信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与低碳技术四个研发方向,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科技力量,高精尖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国际和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先行先试政策的重要实施力量,全面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如果你对北京科技、科普的
“大事小情”感兴趣,
就一定不要错过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