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2024年暑假前夕,
身着鲜红马甲的“健康轻骑兵”志愿者们
坚守在两院区各枢纽位置上,
三伏暑天挡不住他们的步伐,
烈日炎炎浇不灭他们的热情,
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导诊陪诊服务中的体会与感悟吧!
是挑战,亦是满满的收获
——左乔俊
今年暑期,我再一次参加了昆医大附一院“医路指明灯”——暖行解惑院内导诊陪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相比于去年我接触了更多的岗位,在这七天的导诊陪诊里,给我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深刻且充满意义的,虽然每一天下班都感觉很累,但也让我在这充实的生活中得到满足,得到了成长。
相较去年,此次实践安排给我的感受是更加的紧凑。我们的导诊工作主要是帮助患者使用自助机、手机小程序,指引患者找到正确的诊室检查,以及回答患者咨询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是暑期就诊高峰,每天的人流量不断,每天6小时的工作都几乎都是站着完成,工作一天下来,已经是腰酸腿疼,脚底发麻。但是每当我帮助了患者之后,患者的一句“谢谢”,便会让我信心倍增,疲惫感也在一瞬间消失,深刻体会到我做的事情对于患者来说是多么有意义,也感受到了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助人为乐”的快乐。
在工作中我也遇到了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年龄也比较大,对于自助机和手机的使用都不太熟悉。他为了给生病的老伴缴医疗费而显得十分着急,在老奶奶后面排队的患者也在催促,看到这个场景,我立马走到队伍的前面,帮助这个奶奶完成缴费,安抚这位奶奶的情绪,在我的帮助之下,奶奶顺利完成缴费,离开之时,她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小姑娘,要不是今天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样的话,这样的事,在我陪诊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很多次,每一次都能让我心里感到小有成就,很满足。
七天的导诊,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这对于我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成长,一次收获,这段难忘的时光也给我的暑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春力量,志愿先行
——罗刚琴
青年应当生逢其时,到人民群众中去,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旨在为患者提供准确、快捷的就医指导,同时让自己开阔眼界,增加对“为民服务服务“的理解,我报名并参加了本次暑期“医路指明灯”——暖行解惑院内导诊陪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实践前夕,我接受了导诊相关的专业培训,了解医院各科室的位置与功能,常见问题解答方式及挂号机、取号机和签到机的使用方法。
导诊的第一天,我的岗位是门诊人工窗口。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指引方向和解答疑惑,帮助患者进行网上挂号、缴费等。从一开始的生疏和紧张,到逐渐变得熟练和自信。随着信心增长的是腿酸和腰酸,我很想弯下腰或者是蹲一会,但是身上穿着的红色马甲是我的责任,提醒我坚持下去。
后面的几天,我分别被分到了妇科门诊、内科门诊、抽血中心和门诊自助挂号机。最值得我铭记的是我在抽血中心的经历。我早上八点半到达检验科抽血中心,此时已经坐满了等待抽血的患者。我忙碌了一上午,一个人完成了为300多位患者取号。在无人取号间歇的几分钟里,一位老奶奶对我微笑,并问我是否是昆医的学生,我点头后,她对我竖了一个大拇指。那一瞬间好像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很感动,我的工作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想这应该就是本次导诊陪诊志愿服务的意义,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提升自我认同感。
此次实践给我带来了重要启示:人文关怀在当今医疗行业占据重要地位,是每一位医学生应该具备的。通过参与这次导诊陪诊活动,我提升了个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随机应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服务他人的成就感和认识到志愿者在医院运行中的价值。未来,我将继续参与这类志愿活动,为构建更加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互联网+缔结和谐医疗,我们都在路上
——许靖怡
再次来到附一院成为导诊陪诊志愿者,每次都会有不少新的体验。在附一院的经历和之前自己去家乡的见习实践非常的不一样。家乡见习是跟着值班的老师坐在诊室里,对医院的熟悉程度要求不高,也不需要面对太多患者,见习下来面对最多的是疾病和老师的问题。但这次的志愿者让我对疾病和医疗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由于之前的经验,这次上手快了不少,许多问题也能熟练解决。唯一算得上困难的,就是医院“更新换代”的速度有点快,相比起上次,此次“互联网+”和医院结合得更加紧密,推广得也更加全面,我们帮助到的患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老年人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居民,年轻人相对减少。而经常来医院的老年人,由于程序的简便,他们的熟练程度甚至高于我们这些新到医院的志愿者们,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了之前的各种磨炼,对医院的各项事务也都熟练后,面对拥挤的人群我终于不再像之前那样手足无措,也能自然且自信的和患者相处并解答问题,一切顺利得不可思议,忙碌起来的时光就会变得特别快,我能从最后这几天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对医院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医院比教堂听过更多虔诚的祈祷。志愿者能更多地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医院很大,不熟悉院区的患者可能会迷路,哪些检查需要预约,哪些需要签到,部分患者不清楚……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互联网使患者的就诊效率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带来的设备操作要求也让上了年纪的患者们不知所措。作为志愿者的我帮助的绝大多数是不会操作医院电子设备的老人,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线上挂号,不明白为何看病和做个检查要分开跑两栋楼……家中人病重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会更加激动,面对上面的问题又会变得更加烦躁,这就要求志愿者熟悉医院环境,了解诊疗程序,对患者关心关爱、文明有礼。期间,我听过最多的话语就是“谢谢”,他们会明确感谢我们的付出,肯定我们的工作,每当这时,我就会发自内心的认同成为医院的志愿者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医院是充满病痛的地方,但是我收到的却全是善意的、和蔼的致谢,就算对方是一位言语粗犷的大汉,在被帮助后也会轻声地道谢;就算对方是因为搞不清医院程序而十分烦躁的患者,在我们耐心和礼貌的询问帮助下,我们也会收获一个十分诚恳的挥手致谢……或许正是这些体验,就是我们遇到任何困难,也没想过放弃学医的原因吧。
医院充满病痛告别、负面情绪,但也充满希望与温情。希望医院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让患者疾病缓解和康复的时间更快,能救助更多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能更多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让每一个人都拥有更多轻松与正能量。
往期精彩
激励动人的故事,砥砺奋进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实事讲述,实习感言,摄影书法。
见人之所见,闻人之未闻,讲出你的故事,撰写你的风采,等你来投稿!
投稿邮箱:kyfyytw@sina.com
投稿的小伙伴们请注明作者简介,谢谢!
图文校对:杨成
图文审核:胡娟
特别声明:图文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方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