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老牌零食品牌亲亲食品还能找到新故事吗?
近日,亲亲食品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中期业绩。从这份成绩单来看,曾经的老牌零食亲亲食品还没能在低迷的业绩中找到突破口。
业绩承压,“甩锅”大环境不好?
根据亲亲食品发布的2024年中期业绩,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收入5.636亿元,同比下降0.9%;公司股东应占利润3280.9万元,同比增长25.4%。
而对于业绩承压的问题,亲亲食品更多归结于外部环境,在报告中它提到:
2024上半年,国内经济已然挑战重重,中国食品以及零食产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新兴中国零食品牌店的快速成长也对非连锁杂货店、超市以及便利商店等销售渠道造成影响;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消费放缓等经济不确定因素,消费者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对集团业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进口食品竞争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休闲食品企业同时与国内及国外行业企业进行竞争。
诚然,尽管如今的环境大不如前,企业在市场上接受着不确定因素的考验,但无论是行业、市场或是消费者产生的不确定性,都是所有品牌面临的共性问题,即使在休闲零食行业也不乏一些活得还不错的品牌,积极的做出经营变化才是一个企业真正需要做的。
单品依赖症无解
大单品战略是市场中盛行不衰的战略之一,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品牌迅速切入市场,快速从0到1。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单品战略也有着明显的不足:当大单品陷入增长“天花板”时,且新产品还未被市场接受时,也意味着企业的增长也即将见顶,这时企业更需要去破解自身对大单品的“依赖症”,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如今亲亲食品就陷入这样一个尴尬境地。
作为1990年在福建晋江创立、拥有30多年历史的国货休闲食品品牌,亲亲食品在大众消费者中的认知,离不开童年时亲亲果冻和虾条的记忆。从产品分类来看,主要包括果冻产品、膨化食品、调味品、糖果及其他产品四个板块,但眼下果冻和膨化食品依然是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
上半年,果冻产品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1.3%;占集团整体收入的60.1%,与2023年同期的67.1%相比下降7个百分点;而膨化产品、调味产品、糖果及其他产品分别占集团收入27.2%、7.4%、5.3%,
并且根据近几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果冻产品和膨化食品这两大业务的收入占比超过亲亲食品总收入的70%以上。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收入来源单一则意味着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
实际上,亲亲食品其实有过不少的尝试,比如跟着低脂低卡的热潮推出健康果冻产品,还推出了零脂肪的代餐产品,但都没能掀起太大的水花。在业绩收入上,也无法起到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此外,熟悉亲亲食品的消费者,大多数是80后群体。今天的00后和10后,对“亲亲”这个品牌恐怕是相当陌生。如今,不管是亲亲虾条还是亲亲果冻,在今天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零食市场,都成了泯然众人的存在。由此可见,在解决品牌老化的问题上,亲亲食品恐怕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亲亲食品还能讲出新故事吗
从时间轴来看,亲亲食品成立时间久,上市时间在同业中也是较早的一批。按理说,作为行业的“老大哥”,亲亲食品本有拿下市场先机的机会和优势,但亲亲食品并未把握住发展机遇,反而逐渐在行业里掉队。这不只是亲亲食品的问题,也是众多传统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走向年轻一代消费者,如何找到自己的新故事,都是亲亲食品接下来面对的关键考题。
在半年报里,亲亲食品在未来也有着自己的规划,比如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等,坚持多品类以及性价比产品;拓展銷售渠道,并进一步开拓零食品牌店以及餐饮渠道等新市场等等,但翻遍上市企业的财报或是观察品牌的动作,产品创新,大家都在做;拓展新渠道,大家也都在做,休闲零食行业不缺产品创新,也不缺布局新渠道的其他品牌,亲亲食品拿什么在市场立足?
在纳食看来,它需要一场真正的、釜底抽薪式的、从内而外自我革新。但似乎它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过去两年,量贩零食店成为休闲零食行业最大的风口,即使是在整个食品行业也是十分显眼。当中,有被业内誉为零食界拼多多的万辰集团,还有网红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等等。他们以平价作为武器对传统零食品牌下了挑战书。
面对这番攻势,各家有各家的应对策略。盐津铺子选择“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在去年年底投资零食很忙,成为股东之一。良品铺子家大业大选择“硬刚”,主动开启大规模促销活动,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应对;三只松鼠一边模仿竞争对手建立属于自己的量贩零食门店,一边同步推出“高端性价比”的口号。
再看亲亲食品,至今并未发现与之相关的动作消息。在这场变革中,亲亲食品早已错失了先机,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其他品牌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如果亲亲食品再不能为品牌讲出新故事,恐怕只会与市场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