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命当“游戏”玩?​“儿子的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

教育   2024-11-09 21:05   湖北  
这次我真坐不住了!
昨晚深夜闺蜜给我发来一段消息,看完直感觉后背一阵发凉。

“起哄”、“被忽悠”、“好奇跟风网络”、“危险活动不在少数”......
这波不良之风又吹回来了,做家长的哪个看了不感到后怕?
眼瞅无数孩子被这些打着“游戏”幌子的危险活动荼毒危害,甚至已经发生到身边。今天一定要把它们曝光在家长视野当中,能救一个是一个!

首先,什么是“死亡游戏”?
给不知情的家长科普一下:
死亡游戏,这是一种每隔几年会突然流行在校园内的一种危险活动。两个人,一面墙,就能进行。其中一个人先靠墙下蹲深呼吸、憋气,接着再由另一个人进行按胸等操作。
可能在座有人听我介绍到这已经有熟悉的感觉了。
对!这种“死亡游戏”最早从80年代就有了,一些80后、90后的家长多多少少都听过,也有的人把它试作是一种“人类极限的挑战”。
不过和我们以往知道的不同,它现在有更“高大上”的名字,刺激一点的叫“死亡三秒”,唯美一点的叫梦回大唐
这种“游戏”的“精髓”在于能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同时伴随昏厥会产生一些幻觉。以特定的动作憋气可以造成短暂休克,让人快速体验到“濒死”的感觉。
而具体幻觉体验也是各不相同。我在网上搜到的一段“推荐”是这样介绍的:梦幻景色有之,前世记忆有之,种种光怪陆离不胜枚举,玄幻色彩因人而异、因次而异......
这形容这描述,如果不是提前有警觉,谁能把它跟“死亡游戏”挂钩啊?
也正因为有人将它包装再宣传,总有些好奇宝宝跃跃欲试。
更可怕的是,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这种行为一旦流行起来,很快就会像瘟疫一样在校园各个角落萌芽生根。
网上随便一搜,你会发现,即使从官号警号到大小媒体、UP主都在给大家敲警钟。
可每年依然有不少孩子被“网络洗脑”和自己的“低警觉性”所伤害。
打着“不致死/随便玩”的旗号,实际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轻松简单。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督促好孩子不要参与是不是就行了?
那接着就要说到第二个话题了——烟卡。
烟卡这东西也跟死亡游戏一样,这两年借助网络的势头迅速在中小学生之间火了起来。同时火起来有点类似的还有,小男生玩的奥*曼卡、小女生玩的小*宝莉卡、明星卡、明星周边、盲盒这些。
不过所有这些玩具卡片,在烟卡面前都称得上是小巫见大巫。
倒不是说烟卡有多贵多值钱。而是烟卡作为香烟的一部分,本身对于未成年来说就是违禁品。
并且由烟卡造成的一系列隐患,相信家长们应该早就在网上看到了。
其一,因为香烟分三六九等,那从香烟上剥离的烟卡等级自然也是根据香烟品牌和价格划分的。甚至网上,根据香烟的价格不一,烟卡的价格也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凭着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为了获得更多、更高级、更稀有的烟卡,他们的操作行为也是越来越出格。好比说:
逼着大人多吸烟,吸快点,多拿烟盒折烟卡;
翻遍小区街道垃圾桶捡拾别人丢弃的烟盒;
拿零用钱去买烟,商店不卖就撒谎帮大人跑腿;
更有高年级向低年级讨烟卡作“保护费”、多人预谋组织抢烟卡......
一些懵懂无知的孩子,为了获得烟卡,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我还在小区一个角落见到整包的没有盒子的烟,也就是说有孩子买了烟,只要烟盒,剩下的都扔了。
其二,孩子从烟卡中“收获”的信息量太庞大了。
你永远想不到,有的孩子闻一闻烟卡上的味道,就能辨别是真是假,什么牌子的烟,行情怎么样,产地在哪儿。
一点也不夸张。
当家长还误把烟卡当孩子玩物的时候,有的“高手”已经把烟认全了,甚至知道的比大人知道的还多。
要知道,烟卡是有烟味的,带烟味的烟卡才是孩群之间攀比的“真货好货”。
可想而知,一开始的闻一闻,后边的试一试,这个过程发展的迅速程度,我们想都不敢想。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说烟卡是大巫。

回过头来回答一下家长们的问题,是不是管住孩子就够了?

我的答案是:光管不够,要治要破冰,要让娃直接预见血淋淋的结果。
有的家长每天送娃上学前都会念叨一句:在学校好好上课,危险的事情不要做,不要和同学打架balabala......
有用吗?
当下可能有用,但仅限5分钟之用。
因为脱离了家长的监护,这个花花世界里的“诱惑”可太多太多了。
不要拿“我们那年代孩子怎么单纯可爱”来迷惑自己,现在的孩子由网络接触到的社会面很广,他们的心智要比我们想象的成熟的多。
就拿我开头分享的闺蜜那件事来说。
玩死亡游戏,孩子不知道危险吗?我想大部分是知道的。他们也在动摇,一方面害怕受伤,一方面又想试试。
这时候但凡有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搅屎棍,在边上怂恿几句:
“就玩一次不会怎么样的。”
“你看那个谁玩了不也没事。”
“这你都不敢,你真怂。”
孩子的保护意识低,警觉性差,或者是好面子抢风头,立马就上了。
不计后果的瞎闹,结局换来的是身心永久性摧残。
网上有家长分享自己孩子被起哄玩了死亡游戏后的应激反应,“半夜害怕尖叫,惊醒冷汗,第二天起床依然头晕头痛”。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他们还会去尝试吗?答案可想而知。
换到烟卡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你家孩子说:你有烟卡我们跟你玩,你没你就一边凉快去。
当下被拒绝被孤立,孩子或许会很受伤。
然而等烟卡的热度一过去,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庆幸“可太好了”。
毕竟孩子的社交圈是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的,但吸烟、二手烟对身心的损伤却是一辈子!
那我们具体如何引导孩子,杜绝危险行为发生呢?
比起一直念叨注意安全——太宽泛了;展开安全讲座——听不听得进去有待考证。
而在我看来,这事大人孩子都有活儿:
对于孩子,绕过恐惧不如直面恐惧!
想起有段时间蛮多家长都害怕那些“血腥画面”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但无数事实证明:一些坎儿,家长帮孩子绕过去了,隐患并没有得到解决。倒不如在孩子有出格行为动向的时候,让他们直接看到结果。
好比抽烟,让孩子去查阅吸烟的危害。
网络上把烟当续命工具,最后苦头吃不少的案例比比皆是。
烟鬼们的下场无一例外都是黑肺、爆米花肺、满口烂牙、加速衰老骨骼变形、恶性肿瘤伴随一生。
对娃来说18禁的图片,就是给他们很好的警示。
看着触目惊心,生理上对烟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哪怕你把烟卡捧着给娃,他们也不愿意去碰。
顺带一提,现在很多欧美国家在香烟包装上不仅仅会标注“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还会直接印刷图片。
这种视觉冲击感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震撼又有教育意义的。
退一万步说,谁会愿意用那么渗人的烟盒做烟卡呢?不存在的!
对于家长,当务之急是设好边界!
一个孩子的成长,无非就是“善”和“恶”比例留存的过程。
他们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取决于这两种天生特质,谁更多地被剔除,谁更多的被保留。
再讲明白一点,“善”是孩子面对不同处境下拥有的理智,“恶”则相反是遇事后的冲动。
善的边界,是家长应该告诉孩子:
你想玩卡片,买周边。只要在有度的范围内,这些兴趣爱好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
而恶的边界,是家长一定让孩子不能越出的底线:
出于好奇,你可以去了解烟卡是什么,死亡游戏是什么。
但在此之前的大前提,不要轻易越界去尝试。
因为一旦跨出去,伤害的是自己,这份亏只能自己闷声吃一辈子。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任何行动付出之前,学会先了解后果,评估自己是不是可以承受。

家长们务必切记:引导孩子,源于父母的教育和认知,教养孩子,不是一味的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唱反调”,而是告诉他们如何遏制内心的七宗原罪,拥抱善良。
同时劝那些,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态,将死亡游戏、烟卡引入儿童圈子的狗崽种们:滚!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微博、豆瓣等网络

2015年至今,老虎工作室总共发布了15000+英文启蒙课程、12000+中英文故事、6000+育儿分享才艺课程,有声资源总数仍在快速增长。
部分节目辐射至各主流有声平台,并长期占据各儿童频道榜首,总订阅量超过700万人,总收听量超过19亿次。

老虎工作室英文启蒙团队致力于帮助0-12岁孩子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习英文、爱上英文,为不同阶段孩子量身打造“听说读写”的完整解决方案。
老虎工作室会源源不断地向大家输送最前沿先进的学习理念与方法,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孩子提供对应的课程和学习资源,为家长们提供各种家庭辅导策略和教育养成方案。

更多资源,尽在会员中心

老虎工作室
名师带领孩子中英文同步提高,专家引领父母育儿生活两不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