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有被称为“小龙”的说法。这不仅是因为蛇的形象与龙相似,更隐藏着华夏民族蛇图腾向龙图腾转变的历史。(相关阅读:杰西卡·罗森丨中国纹饰中的龙纹)
而在西方艺术的璀璨长河中,蛇的形象蜿蜒穿梭,亦承载着复杂寓意。从伊甸园里诱惑夏娃的狡黠之蛇,开启人类智慧与原罪的大门,这一形象常被描绘得灵动又邪恶,成为宗教艺术中警示世人的符号。到古希腊神话,美杜莎满头蛇发,目光所及皆化为石像,象征着神秘的力量,诸多艺术家借此展现对未知的敬畏。
值此蛇年之际,让我们翻开《艺术与文明》,探寻蛇在西方艺术中的不同形象与寓意。
▴
艺术与文明Ⅰ:西方美术史讲稿
(原始艺术—文艺复兴初期艺术)
范景中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1月
定价:168元
💡
点击封面,跳转购书
#
01 书籍
林迪斯法恩福音书
《艺术的故事》第八章讲述的主要是中世纪的手抄本,其中有非常著名的爱尔兰手抄本《林迪斯法恩福音书》[Lindisfarne Gospels]。林迪斯法恩是诺森伯兰郡一座修道院的名字,绘图与抄写者是林迪斯法恩的伊德福里斯主教[Bishop Eadfrith of Lindisfarne](卒于721年),时间约为公元698年。它的彩色装饰字母X、P、I,即基督圣名的希腊文Χριστός的开头字母,开创了一项悠久的历史传统。字母硕大,以彩色大写的形式组成交织图案,拼合成隐蔽的字体,传达出教义的神秘感。结构似乎也遵循着几何的定律,但又几乎排斥对称的安排。
另一页彩饰图则完全相反,安排得几乎完全对称,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拉丁十字,也就是竖的一边长、横的一边短的十字。奇妙的是,它在框架中由盘旋的龙或蛇构成的一种极为复杂的交织花饰,花饰卷曲纠结,既组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迷宫,又与整体图案呼应一致,达到了设计和色彩的统一。我们似乎越是仔细探索它的构成,越是惊讶,艺术家怎么能想象出这么一种图式,怎么会有这么巨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完成它?
林迪斯法恩福音书
约698年
大英图书馆,英国伦敦
林迪斯法恩福音书
约698年
大英图书馆,英国伦敦
#
02 书籍
《寻爱绮梦》
《寻爱绮梦》讲述的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它利用梦中梦的手法创造了两个故事世界,第一个讲波利菲罗寻找失去的爱人,进入一个古代世界,那里有森林、花园、古典遗址、象形文字和神秘语言的铭文,还有喷泉和纪念碑,虽然居住着异教诸神和半人马,却是一个女性的世界。
《寻爱绮梦》的第二幅插图表现一个奇妙的喷泉浮雕,场面与此有类似之处,描绘它的文本写道:Laquale bellissima Nympha dormendo giacea commodamente sopra uno explicato panno… ritracto il subiecto brachio cum la soluta mano sotto la guancia il capo ociosamente appodiava... Per le papule (qualedi virguncule) dille mammille dilla quale, scaturiva uno filo di aqua freschissima dalla dextera. Et dalla sinistra saliva fervida. Il lapso dambe due cadeva in uno vaso porphyritico...[一位非常美丽的仙女,舒适地睡在一块展开的布上……压在身子下面的手臂向后缩着,另一只手放在颊下,支撑着头……她的乳房(几乎像处女的一样)右边的流出一道非常清新的水,左边的流出温暖的汁液。两股汁水像瀑布一样流入一口斑岩水槽当中]。
我们从插图中看到,在一块闪亮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着萨提尔[Satyr]正抓住一棵野草莓树[arbutus]的枝条,把它弯到熟睡的仙女上方,为仙女覆上一层愉快的阴凉。在树干和萨提尔之间还有一道布帘,两个小萨提尔一个拿花瓶,一个手上缠两条小蛇。美丽的仙女舒适地睡在铺开的帷幔上,和石棺浮雕《发现阿里阿德涅》比较,姿势相近,而方向反转:她右侧躺着,右臂弯曲,用手支头;另一手臂则自由地沿着左侧伸展,手放在左腿上。受到这种观点的提示,当代的学者又提出,可能和公元2世纪帕伽蒙学派[Pergamon School]所作的雕像《沉睡的阿里阿德涅》[Sleeping Ariadne]的罗马复制品(现藏 Galleria delle Statue, Museo Pio-Clementino, Vatican City)有关。因为受到那件罗马复制品影响的贝利尼[Giovanni Belline](1430—1516)和提香[Titian](约 1488—1576)合作的《众神之宴》[Feast of the Gods](现藏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其右侧的普里阿普斯[Priapus]掀起洛蒂斯[Lotis]的白裙,正好把《沉睡的阿里阿德涅》和这幅《寻爱绮梦》的插图联系在一起。这幅插图的外缘由希腊神庙的柱子和三角额墙组成,用这种建筑的母题做边框,在当时是威尼斯书籍装饰常用的方式。边框的下面有一行希腊文,意为“致万物之母”。
《寻爱绮梦》插图
插图中的两个小萨提尔
一个拿花瓶,一个手上缠两条小蛇
#
03 图像学
“七艺”拟人像
卡佩拉
《菲洛罗吉亚与墨丘利缔婚记》1539 年版封面
#
04 雕塑
美景楼的阿波罗
如果说《米洛的维纳斯》代表了女性美的标准,那么《美景楼的阿波罗》[Apollo Belvedere] 就是男性理想美的典型。
我们可以想象它表现的是箭刚离弦的刹那时刻,阿波罗的目光正朝着前方,精神处在贯注与放松之间。雕像的题材是阿波罗射杀一只叫皮同的巨蛇。但由于雕像的腿比较细,给人不能承重的感觉,所以非要辅助不可。于是右边竖根立柱以支撑体重,立柱为树干的形状,只略施雕刻,因其不是主要之物,虽然,上面隐隐有蛇盘绕,却点明了雕像的主题。雕刻家的立意很是精细。
美景楼的阿波罗
公元2世纪罗马复制品(原作约公元前330—前320 年)
梵蒂冈博物馆
#
05 雕塑
沙特尔大教堂北翼门廊雕像
让我们看一看沙特尔大教堂北翼门廊上的雕像,他们有撒冷王麦基洗德、亚伯拉罕和摩西,都近似于圆雕,手臂也有较自由的提放;他们站在小型的雕塑装饰上,不像罗马式教堂那样是附在柱子上的浮雕。尽管如此,但依然是用一块石头雕就,而且呈垂直形紧紧贴在门廊的框格之内,受着图案设计的束缚,用罗丹的话说,是“支柱状的雕像”。
我们在这种雕像中看到,腿紧贴着腿,两臂紧贴着身躯和头部,四肢与躯干之间没有空隙。希腊雕像的那种由于两臂与两腿自由安放而获得的轻盈的透光部分荡然不见。米开朗琪罗正是继承了这种哥特式造像传统,所以他的艺术像一气呵成,像巨大的整块石头。他本人说过,只有能够从高山上滚下来不受损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哥特式大教堂的雕像正是如此,每件雕像都像一块大石头。不过沙特尔大教堂的这些雕像已然注入了生动的气息,它们似乎要活动,庄严地相互对望。古希腊的衣饰也被用来表现衣服裹住的躯体,而且我们能够辨认出他们,因为他们都有明显的标志:亚伯拉罕的标志是身边的儿子以撒,他准备用以撒献祭;摩西的标志是拿着刻有《十诫》的法版和缠有蛇的柱子,他用蛇治愈了以色列人的病;还有麦基洗德,他是至高的祭祀,在一次战争胜利后,他带着瓶和酒去迎接亚伯拉罕,因而在中世纪神学中称他为“执掌圣礼的神父的典范”,他用圣餐杯和神父香炉当作标志。这种标志在图像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前面已讲过,叫Tribute[属像],它是某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标志,靠此属像,人物的身份得到确认。这样,聚集在哥特式大教堂门廊中的人物,几乎个个都用一个属像清楚地标示出来,使得雕像的意义和教旨能够为信众所理解,所有雕像集中在一起就体现了教会的意义。
北翼门廊雕像
沙特尔大教堂,法国沙特尔
北翼门廊雕像中拿着刻有《十诫》的摩西和缠有蛇的柱子
沙特尔大教堂,法国沙特尔
▴
艺术与文明Ⅰ:西方美术史讲稿
(原始艺术—文艺复兴初期艺术)
范景中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1月
定价:168元
💡
点击封面,跳转购书
以上文字节选自
《艺术与文明Ⅰ:西方美术史讲稿
(原始艺术—文艺复兴初期艺术)》
森雅艺术(Senya Art Gallery)是一家在线艺术书店和设计工作室。致力于推广全球优质文化艺术图书,原创艺术品及衍生品销售,并承接各类艺术设计项目。 我们拥有专业选书与设计团队,提供专业化与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绘画、当代艺术、摄影、设计、文化等品类书籍,艺术品与文化艺术类书籍选购/预订及设计服务欢迎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原版画册&摄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