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上发生了几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
第一件事,据报道,美国太平洋陆军在夏威夷营“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举行年度大规模轮训。“新载具、面部彩绘和1200英尺的坠落:美国陆军为与中国开战做准备”,报道毫不讳言地宣称,不论民主、共和两党谁上台执政,“美国都将继续为与中国的战争做准备”,并继续炒作所谓2027年解放军将“武力攻台”的节点,以往多在阿富汗和中东地区作战的陆军也正试图“转型”,备战这场五角大楼口中的“大国战争”。
中国呢,弄了一连串的“反制裁”举措,还加深跟其他大国的合作,就想冲破美国围堵的那套战略。2024年刚开头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在太平洋搞了一场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大伙都觉着这是在给美国的军事部署敲警钟。中国也在加紧和东南亚国家搞经济合作,借着“一带一路”倡议来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打算在亚太地区弄出更稳当的战略支撑点。美国虽说现在还是挺强大的,可也得面对越来越有自信、态度越发强硬的中国了。
中美之间的竞争,理应在和平的框架下进行。正如那句话说的,世界这么大,容得下中美共同发展。双方在对峙中冷静思考策略,保持沟通,寻找合作机会,才是真正的赢家之道。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双方急需将目光从“打赢下一场战争”转向“维护持久和平”。如若美国不能扭转这一思维僵局,那么无论谁在这场竞赛中暂时领先,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中美两国如果能携手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未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和伟大。
第二件事,据报道,近日,有关言论再次暴露赖清德当局为私利,不惜把台岛当战场,把台湾民众绑上“台独”战车的丑恶嘴脸。这一段时间,从编列6470亿元新台币防务预算,到高价购买美国武器;从成立所谓“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鼓噪培训40万民兵,到暗地支持“黑熊学院”,甚至要求高中生签署“战时青年服勤同意书”;从蓄谋在宫庙囤放弹药,到讨论囤积粮食和医疗物资……这些充分表明,赖清德当局正在加紧“备战谋独”。
为应对大陆“可能对台封锁”,台农业部门日前宣称,将动用更多农田种植稻米,并优先种植番薯、大豆和新鲜蔬菜,并动员更多水池进行水产养殖。台防务部门则称,外岛防区的大米、罐头及口粮存量,足以让台军官兵食用100天以上。对于民进党当局渲染岛内粮食安全,台湾民众并不买账。“想太多,先检讨能源能维持多久吧!”在岛内网友看来,就算有粮,但无水无电又如何做饭?!台经济部门也坦言,目前台湾的天然气存量仅可维持8天。
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意识到,与大陆为敌只会把台湾带入危险的境地,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根据台湾亲绿民调机构“台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民进党的支持率已经下降到31.1%,创下今年3月以来的新低。这一数据表明,赖清德当局的“谋独”行径已经不得人心,只会让台湾地区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蔡英文的欧洲之行和民进党当局的种种言论,都无法改变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也无法动摇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第三件事,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提问,早些时候发言人介绍中印军事脱离接触过程进行得很顺利。有消息称,印度和中国将于今天完成在实控线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中方能否介绍中印实控线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进程的最新情况?林剑介绍,不久前,中印双方就边境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目前双方的一线部队正在有序地推进落实工作。
中印边境问题无疑是两国之间最大的矛盾焦点,一旦边境局势得以缓和,即便美国试图煽动印度对抗中国,也将难以找到有力的切入点。因此,美国始终不愿看到中印关系的靠近。然而,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看法并不是关键,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和中印关系上的立场。经过四年的强硬对抗,印度为何会做出180度的转变。印度也在积极推动“去中国化”,这无疑是美国政府推动中美“脱钩”之下,印度采取的一种投机策略。
不过这个协议能维持多久,确实是个问题,而且在双方各自民众中都产生了不满情绪。对中国来说,现在要发展经济,也就必须要在多个方向上降低对抗情绪,这一点从中国对外的口气上已经能看得出来,中国外交这几个月的语言风格,和前几年完全不同。中国是不是要在某个方向集中力量,所以必须在动手办大事之前缓解整体外交压力再玩一次安居平五路。对印度,脱离接触不等于停止相应准备,比如战场建设,高原装备的更新,肯定不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