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博爱故事汇】一路盛放,公益之影四处开花

健康   2025-02-06 13:16   天津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来源于生活、来自亲身经历的红十字故事,接地气、冒热气,激励人、打动人、引导人,如同一曲曲生命的赞歌,生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志愿服务是一片广阔的沃土,这既是“助人”,也是“助己”,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志愿服务无小事,满足感向来比辛苦更多,涓滴力量,融汇成海,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应急救护师资-韩亚儒

韩亚儒,女,1978年4月出生,汉族,十年前她成为一名志愿者后,心向公益、担当笃行,自此,她便在这条公益路上一路前行。曾获“优秀志愿者”“优秀抗疫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天津好人”等荣誉称号。
抗洪抢险,行走在大堤上
受“杜苏芮”影响,京津冀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静海区承担了海河流域75%的洪水下泻任务。韩亚儒跟随蓝天救援队从8月2号入驻东淀蓄滞洪区防洪至21号彻底撤离,共19天,她一直坚持奋战在抗洪一线。在抗洪一线期间,韩亚儒忽然因为胃痛进了急诊,面对胃黏膜出血,并伴有一处疾病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她不顾家人电话里催促治疗、队友们的心疼劝阻,只是倔强地说:“等咱们撤离大堤再说”。

因为韩亚儒了解自己,在抗洪的这个节骨眼上,就算让她回家多待一分钟,都是煎熬,就像她说的,在自己家乡有难的时候,必须顶上。她用每天3万多步守护着脚下的热土,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责任与担当,转移群众、巡堤、巡坝,装卸物资、医疗保障,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生命呵护,用专业保驾护航
“我晚上从不敢关灯睡觉”温婉知性的韩亚儒平淡的说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胆小的人,她做了蓝天救援队的医疗队长,跟着男队员们一起参加了50多次水域打捞任务。韩亚儒清晰记得第一次救溺水孩子的情景,在水库边上,跪在砂石地上,与队友一起给孩子做了半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虽然结果不遂人意。整个救援下来,韩亚儒衣服湿透了,队友掀开她的裤子,整个膝盖已经跪的紫一块青一块,队友们心疼的问“疼不疼?”,她含着泪说“根本顾不上疼”;当队友们再次问出“怕不怕?”,韩亚儒还是那句话“根本顾不上怕”。
韩亚儒依然还是那个“不敢关灯睡觉的人”。其实她不是不怕,她只是把害怕留给了自己,把一切救援可能留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以平凡人的善举传递着一个又一个爱心。
以身授教,安全知识四处开花
蓝天救援队面对水域救援,始终坚持“防救结合,以防为主”。韩亚儒作为安全知识宣讲人的其中一位,与师资队员,把防溺水知识带进了校园。安全知识宣讲一周两次,在每次2个小时的宣讲中,韩亚儒把防溺水和心肺复苏融合在一起,结合人模、塑料瓶子、绳子、木棍等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道具进行现场情景剧的演示,让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们在参与中切身体会正确的自救和救他的方法以及掌握如何杜绝错误施救。韩亚儒与队友在暑假前共进校园宣讲防溺水知识210次,服务对象25600多人。因为韩亚儒和队友的频繁宣讲,2023年静海区暑期间学校的溺水学生为零。
2024年10月,韩亚儒作为红十会资深的讲师,首批被委派到北京红十字总部进行复训,并取得最美优秀队员。复训回静后,韩亚儒带着很多新改进的新知识点,开始了公益循环课,每周四晚上七点在博爱家园准点开课,风寒无阻。安全知识宣讲和公益循环课成为了社区公益讲堂中的必备课程,获得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实战演练,严寒中的一枝梅
韩亚儒与蓝天救援队队员一起分别参与了2023年京津冀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实战演练、2024年应急部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实战演练,他们携行应急通信车、冲锋舟艇、水下声呐、水下机器人等救援装备,圆满完成孤岛救援、船只漏水救援、离心力救援等演练任务。两次实战演练都是寒冬,有风,水库边的风更大。为了演练的连贯,她和队员们都穿着夏季队服,大腿磕得紫一块青一块、小腿及全身也是,可是她还是和队友们默契的完成了每项演练。她就像一团火焰,看似微小的力量,亦在未知中欣逢热爱与精彩,在寒冬,迎雪傲放。
十几年的公益路上,有一抹红(红坎肩),也有一抹蓝(蓝天队服)。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担当,也是使命。任务面前,没有白天黑夜,命令一下,随时出发;任务面前,没有酷暑寒冬,水域救援,冷与热都毫不犹豫的穿梭在水面、冰面。
把热爱换成责任。她始终秉持志愿者是一个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而坚持在公益的路上不断前行! 

来源 | 静海区红十字会
编审 | 天津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

天津市红十字会
天津市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