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幽默   2024-12-19 00:00   山东  

点击关注不迷路,每天获取精彩历史内容

高僧和皇帝合写了一首诗,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香严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它始建于公元714年。

据说禅宗南禅派六祖慧能的五大弟子之一慧忠法师,在游历天下名山时来到了顺阳川。

他发现这里东偎龙山,西傍虎山,北依后岭,南靠面山,整个地形状若莲花。

尤其是它和碧波荡漾的丹江举目相望,与道教胜地武当山咫尺为邻,于是就将这里选为自己的道场,在此讲经说法40余年。

由于他道行高深,一时间,王公大臣纷纷前来问法。唐肃宗李亨知道后,特地召其进京,并尊其为国师。

在京期间,慧忠法师奏请皇帝在白崖山党子谷建造了香严长寿寺,并御赐佛经一套以示地位显赫,这就是后来的香严寺。

香严寺有一处望月亭,又名玄宗皇帝殿。那么,寺庙里面怎么会有帝王殿呢?

原来,唐朝皇位争夺非常激烈,常常发生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唐宣宗李忱未登基前,就遭到唐武宗李炎的猜忌。为逃避武宗的追杀,李忱潜至香严寺,当了一个小沙弥。

武宗去世后,李忱还俗,回京登基。李忱当皇帝后,重兴佛法,并对香严寺关爱有加。后来,香严寺僧人为怀念李忱,感念他的恩德,遂将望月亭改为宣宗皇帝殿。

不仅如此,在香严寺期间,李忱还和香严闲禅师留下了一段佳话,两人一起合作了一首诗,其中前两句励志无数人,后两句却狂了千年。

二人合作的这首诗,名为《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关于庐山瀑布,人们都知道李白那首有名的七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这是从景色上描绘庐山瀑布的宏伟气势,这方面千古以来,无出其右。

而唐宣宗李忱与香严闲禅师的《瀑布联句》诗,却高在既扣住写景,又各有寄托,含而不露。

关于这首诗的本事,始载于《庚溪诗话》:

唐宣宗李忱曾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他和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

于是禅师说出了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有哲理的千古名诗。

后来,李忱果然登基做了皇帝,庙号宣宗,不过其雄心大志则首先在这首诗中体现了出来。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借助于瀑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和道德追求。

先来看开头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在深山之中,无数涓涓细流,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如同银河落九天,形成壮观的瀑布。

本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的瀑布以鲜活的性格。

“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也隐含着艰难能锤炼出伟大人格的哲理。

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瀑布唯有从远处观望,才知道他来自云雾缭绕的顶峰,是从高峻险远的万壑中飞奔而来的。

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是其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这就为后两句蓄势。

李忱作的后两句为: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人自申壮志:

瀑布不留恋小溪小涧,不在小的目标面前止步不前,而是志向远大,一往无前,最终要回归到浩瀚的大海,去掀起万丈波涛。

“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令人想到海天茫茫、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这两句狂吗?

很狂!

霸气吗?

霸气!

更重要的是,李忱不是平白无故地吹牛,他是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李忱从一个不受人待见,地位低下的皇子、王爷,久经政治考验,成长为一代帝王的政治轨迹引人深思。

唐宣宗即位后,他勤修政事,一举扭转了穆宗、敬宗、文宗以来“制御无术”的皇权软弱境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博文广记,求贤若渴,又精通帝王之道,及时结束“牛李党争”的政治分裂状态;

他崇尚简朴,极度自律,从善如流,颇具“贞观之遗风”。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后人称李忱为“小太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的故事也称得上励志!



- END -

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叫绝历史:解读历史事件,品读历史人物,讲述民间历史故事,揭秘古今历史趣闻,一个让你叫绝的历史故事会!如您也酷爱历史,欢迎与小编交流!】小编感谢您的关注,祝您生活多姿多彩!


版权申明:凡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的,内容版权归本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本公众号;未标注【原创】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文章图文均无关联,内容仅作学习,文中所有内容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叫绝历史
叫绝历史,拍案称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