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继往开来谋新篇
随着两会拉开帷幕
2025年“两会通道”
今天正式开启
1月7日
铜官山村党委书记程刚
常熟市欣鑫经纬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忠清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校长徐丽娟
市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顾雪峰
市教育局局长戚晓维
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上通道
晒履职成效、话民生关切
提务实建议
围绕本市
乡村振兴、民生热点、营商环境
低空经济、农产品销售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问题
他们畅谈新思考、新期待、新谋划
人大代表 程刚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铜官山如何以乡村的“颜值”和“气质”,实现“筑巢引凤”,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我们铜官山村特别注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人才挖掘和培育。我们引入返乡创业新农人代表,充分发挥他们特长,鼓励申报田园综合体、拓展工艺体验和户外研学等,不断提升其自身品牌价值和获得感;邀请网红打卡地“平巷里花海”创始人担任铜官山文旅开发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更好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为农文旅工作共谋发展之路;还从扬州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委培生中直接招录优秀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成为铜官山村农业生产方面的顶梁柱……
我们还特别规划了村里的“新农民创新示范基地”,现在已经启动,里面栽下了碧根果、大马士革玫瑰等特色农产品。可以说乡村振兴的舞台我们已经搭建好了,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到我们美丽的田园乡村来一场“双向奔赴”,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共同努力。
这次两会我带来了两条建议,一是农村空中弱电线路设置较随意,杂乱无章,且归属识别难,并存在新旧线路重叠、废弃电线不及时清理、稻田竖立弱电杆杂乱等现象,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影响农田耕种,建议市政府组织协调作战。二是全市一定数量“规划控制区”的长期存在,对所在区域内的农村住户,特别是生活困难住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建议市里组织专家组对全市目前的村庄规划以及上位规划进行统一梳理,将所有规划中确定但具体尚未实施的地块和项目进行逐项分析,分类给出指导意见。希望我们的新农村越来越好!
人大代表 黄忠清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纺织企业如何创新思路,以转型实践探索发展新路径?
如今,时代的浪潮正推着我们前进。我们和江南大学经编中心成立了经编毛绒的研究中心,并设立了研究站,实现了从研发到设计全过程的集成管理。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设备升级,原有的设备安装了自动配送和在线检测系统,大大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能,同时又压降了成本。我们还对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迭代,以更加科学的数据提供决策参考。
政协委员 徐丽娟
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为职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成长机会,在这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哪些探索?主要路径是什么?
未来常熟的职业教育我们要争当经济建设的贴心人,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学历提升、社会培训、科研科技方面,拿出我们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清单。同时进一步深入产教融合,服务本土企业升级。
政协委员 顾雪峰
常熟正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创新,围绕便捷高效的新要求,新一年我们将从哪几个方向发力,不断擦亮“常熟农资”品牌,助力常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挑起“金扁担”,持续推进农药零差价的配送,2025年我们计划农药零差价配送额3500万元以上,水稻、小麦测土配方肥的供应达到1万吨以上,这将实实在在帮助农民节约成本约1000万元。二是争当“多面手”,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运营好新成立的农业服务公司,以“产品+服务”的方式提升无人机飞防植保的质量。三是我们计划在常福街道投资2000万元建设农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开展集农资供应、飞防服务、粮食烘干等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式服务,进一步提升常熟现代农业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新一年里,我们还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打响农蔬和农产品产销“两辆车”品牌,充分发挥“农蔬直通车”的作用,采用“供销+基地+社区”模式,让蔬菜基地董浜的蔬菜,直接送到设在城市社区的35个农蔬直通车服务网点,助销地产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也方便老城区居民买到新鲜平价菜。同时,供销社还将继续组织好“供销优选”农产品直通车,组织500多个社员单位特色农产品的销售,2025年计划开展农产品直通车100场次,促进消费500万元以上。
政协委员 戚晓维
新的一年,面对老百姓的育儿、入学需求,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幼有所托,学有优教,回应百姓期盼?
目前,我市已备案并具备开拓条件的幼儿园有67所,今年可提供托位1000个。我们将均衡资源配置,合理布局托育服务的办班数量和位置。同时,我们将聚焦队伍建设,加强对托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我们还将聚焦一些关键要素,包括师资、环境和课程设置等,加强专题研究,并向周边的先行地区,比如南京和上海学习,研发并打造符合常熟实际的幼托一体管理模式。
两会期间
“两会通道”将持续开启
让我们一起期待
更多“好声音”!
融媒记者 | 冯碧珩、徐鹤、张轩硕
融媒编辑 | 杨婧
责任编辑 | 陈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