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读懂数据中心制冷技术的进化史

科技   2024-09-29 00:00   湖北  

点击进入数据中心资料库 

引言:数据中心制冷技术的重要性


数据中心是支撑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算力规模不断提升,功耗密度持续攀升,制冷能耗已成为运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先进高效的制冷系统不仅可以显著降低PUE、节约电力支出,更是实现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制冷技术创新已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课题。本文将系统梳理数据中心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各类技术优缺点,展望未来技术演进趋势,为业界同仁把握技术发展脉络、优化数据中心能效提供参考。

数据中心制冷技术发展历程(1000字)


2.1 初期:风冷为主,能耗高、效率低

早期数据中心多采用常规风冷散热方式,在机房内安装空调产生冷气对流,带走IT设备产生的热量。该方式造成大量冷量损耗,数据中心PUE普遍在2.0以上。后来发展出冷通道封闭等优化方案,通过物理隔离冷热通道,减少冷热空气混合,PUE可降至1.6左右,但与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2.2 传统水冷:能效提升,PUE降至1.4以下

随着散热需求提高,数据中心开始采用水冷系统。通过冷却塔制取冷冻水,经冷水机组制冷后,通入设置于机柜背部的水冷散热排,带走设备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散热效率高,可将PUE控制在1.4以下。但传统水冷管路布线复杂、易滴漏。后来出现闭式水冷方案,机柜内置微通道水冷散热器,进出水管直连冷水机组,保证系统密闭性。


2.3 间接蒸发冷却:利用自然冷源,PUE接近1.2

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创新性地利用当地自然冷源,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冬季引入外界冷空气,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水温降至接近室外温度,再通过水冷系统带走设备热量。在气候温和地区,该系统可全年采用自然冷源,大幅降低制冷能耗,PUE可接近1.2。但受限于地理气候条件,该技术目前仅适用于少数地区。


2.4 液浸冷却:将发热设备浸没于绝缘液体,PUE可低至1.1以下

针对高热密度场景,液浸冷却应运而生。单相液浸将服务器主板等发热部件完全浸没于绝缘液体中,利用液体对流带走热量,PUE最低可达1.1。但液体需定期更换,运维成本较高。双相液浸采用特殊工质,在发热部件表面沸腾汽化带走热量,蒸汽冷凝后再流回,形成闭环,几乎无需补充液体,PUE可控制在1.05以下。液浸冷却散热效率高,适用于高算力密度的新一代数据中心。


各类制冷技术优缺点对比

制冷技术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PUE水平

常规风冷

技术成熟,部署简单

能耗高,效率低

中小型传统数据中心

2.0以上

列间冷通道封闭

空气利用率高,兼容性好

制冷能耗仍偏高

中大型数据中心改造

1.6左右

传统水冷

散热效率高,PUE有改善

管路复杂,易滴漏

中高密度数据中心

1.4左右

闭式水冷

管道短,密闭性好

灵活性差,扩容不便

高密度模块化数据中心

1.3左右

间接蒸发冷却

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节能显著

受限于地理气候条件

寒冷地区新建数据中心

1.2左右

单相液浸冷却

散热效率高,适合高热密度

液体需定期更换,运维成本高

高性能计算或AI训练平台

1.1左右

双相液浸冷却

换热效率更高,补液频率低

技术门槛高,前期投入大

超高算力密度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1.05以下

目前风冷、水冷技术已广泛应用,约占存量数据中心的90%以上。间接蒸发冷却受气候条件限制,仅在局部地区少量采用。液浸冷却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试点,未来有望成为高热密度场景的主流制冷方式。相比之下,液浸散热效率更高、场地利用率更优,更有利于算力密度和能效的双提升。


未来数据中心制冷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随着算力密度持续攀升,以液浸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效制冷技术将成为高热密度场景的主流选择。针对GPU、AI芯片等高热设备定制的液冷服务器将加速研发,与之匹配的设备部署、运维模式也会同步创新。模块化、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实现规模化复制。同时,制冷系统智能化运维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结合环境监测和负载预测,实现冷量输出的实时调节,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此外,余热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绿色节能的重要手段。


总结:高能效制冷技术助力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发展

制冷技术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随着算力规模扩张和能耗压力提升,风冷、水冷、液冷等技术迭代演进,不断刷新PUE下限,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未来数据中心将加速向高算力、高能效方向发展,液冷、智能化、模块化、热源梯级利用等技术创新将成为助推器,为构建算网融合、绿色集约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书写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您的点赞关注是我们持续输出的动力!

福利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分享的资料来自网络收集和整理,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后台管理员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精选VIP资料

数据中心之家
专注于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知识经验分享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