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流感—保持身体健康
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新学期正值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学们要增强防护意识,未病先防,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我们师生共同的责任。春季有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新冠、诺如病毒胃肠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如何识别、预防这类传染病,这份传染病防护指南请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在新的一学期,能够做好个人防护,健康快乐成长!
一、学生应该做什么?
🌷1.“识”:认识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引起人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有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一般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喉咙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
新冠
新冠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也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可能造成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胃肠炎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成人腹泻较突出。
肺结核
肺结核在我国是危害很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传染。引起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叫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咳嗽、咳痰超过2周,出现咯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有流行。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3周发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
🌷2.“防”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注意食品安全(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积极接种疫苗,预防疫苗针对性传染病。
🌷3.“报”
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4.“治”
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减少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5.“保”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平衡膳食,循序渐进开展体育锻炼;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二、班主任应该做什么?
🌷1.“防”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及时接种疫苗。
🌷2.“查”
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同宿舍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3.“报”
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各院系负责人。
🌷4.“治”
让学生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三、各院系应该做什么?
🌷1.“检”
落实晨午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及时登记并联系家长,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2.“追”
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
🌷3.“报”
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学院办公室。
🌷4.“拒”
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5.“查”
入学入班查验。
🌷6.“洁”
教室、宿舍、食堂等学生聚集场所每天定时通风与换气。若校园内有胃肠炎患者,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7.“宣”
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充分利用班会、宣传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普及传染病防控要点,增强学生及家长防护意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