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教育科技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强推荐一本好书《先生向北》,并指出:“要理直气壮宣传、保护、利用吉林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吉林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回溯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怀揣报国理想与热情,北上长春支援建设,留下一系列“向北、行北、择北、守北、兴北”的感人故事。不同行业的先生们聚拢于东北这片沃土,荟萃人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改吉林风貌,为黑土地增添了浓烈厚重的文化气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在吉林财经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也诞生过具有吉林财经大学特色的“先生向北”的故事。
1958年,吉林财贸学院刚刚筹建,师资匮乏,急需寻找师资来源。经省委财贸部同意,学校筹委会委派杜开民、李自芳两位老师前往上海财经学院(时逢上海财经学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支援学校建设。上海财经学院根据大力支援的原则,通过宣传发动,从各系众多踊跃报名的教师中,确定了28名教师(1958年28位,1959年增加1位)前往吉林支援吉林财贸学院建设。当时,由毛飞雄老师带队,带着他们的家属一共106人坐满了一节车厢,历经两天一夜到达长春。
在这次援建的教师中,全部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他们在学术带头人袁孟超、王思立、余性元、胡继纯、郭家麟等五位教授的带动下,克服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困难,与本地教师和谐相处、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与吉财师生一起度过了艰苦的建校岁月。所有援建教授及部分教师在吉财工作直至退休,为吉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做出了较大贡献;还有的担任了校领导、系主任,部分教师还获得了多项省、市、校级荣誉。
吉林财贸学院刚刚建院时,学院教师编制为123人,从上海财经学院聘请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专业齐全(17个专业),其中哲学1人、政治经济学2人、中国革命史1人、国民经济计划2人、工业经济1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1人、经济地理1人、财政学1人、贸易经济学1人、统计学3人、会计学6人、中文2人、数学1人、俄语2人、英语1人、体育1人、哲学1人。从职称上看: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16人,都是教学骨干,来学院后立即可以授课。
一位留校任教的毕业生曾说:“学校能成为全国著名的财经院校之一,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上海支边的教师功不可没。”
这29位“向北”的先生,分别是:袁孟超、王思立、余性元、胡继纯、郭家麟、程菊生、毛飞雄、沈景晟、周璧光、胡錫九、黄颂、刘文驹、穆庆贵、韩复、沈霓高、成恒郁、陈嘉鎏、王允孚、夏孝模、朱汝涣、杜元树、程叔瑜、黄谷冰、何燮理、丁佩玉、石中珊、夏定武、倪善继、凌家隽。这29个名字,必将载入吉财发展建设的历史,也将共同为吉财这片沃土文脉的赓续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家园。
本期编辑:吴振宇 冯子怡
初审: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