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至31日,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民政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国民政系统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政》杂志1月上刊特别策划推出“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专题报道,盘点2024年民政工作成效和民政领域主要政策创制,报道会议部署要求,交流各地经验,助力做好2025年民政工作。
本篇荐读的是4个地方在会上的经验交流,分别为北京市民政局的《以首善标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民政厅的《优化社会事务服务供给 彰显民政为民情怀》、福建省民政厅的《管总抓统惠民生 让老年人“福享乐龄”》、湖北省民政厅的《以需定供精准发力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以飨读者。
以首善标准
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民政局不断深化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推动以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保证社会组织发展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将严把政治方向作为社会组织管理的头等大事。依托“1个综合党委-51个联合党委-1083个党支部”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质量。实行社会组织党建与登记审批、章程核准、年检年报等“六个同步”,将党的建设嵌入社会组织发展全过程。制度化开展社会组织党建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日常监管重要参考。选树25个“党建强、发展强”品牌项目,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
强化规范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效能。发布全国首个《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联合印发市级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社会团体换届选举工作指引、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为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对200家5A级社会组织及新成立、新换届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有效提升治理能力。聚焦社会组织财税管理难题,打造125期“小微课堂”。以“同心共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第四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为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
强化从严监管,严守社会组织发展底线红线。一是做实日常监管。市级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参检率达97%,抽查审计数量比2023年度增加13%,3A级以上社会组织比例超过30%。二是创新信用监管。实现社会组织信用积分与日常监管联动更新,并配套建立违法失信名单和信用修复机制。2024年已将41家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三是完善综合监管。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社会服务机构业务活动规范化、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活动等8个专项检查。四是严格执法监管。开展行政执法检查370余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73件,依法取缔劝散“世界文化合作发展协会”等非法社会组织20家。
强化作用发挥,引导社会组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举办社会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展示交流会,2024年开展相关项目149个;近200家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和对口援建项目523个,捐赠资金、物资总计2.8亿元。二是围绕服务首都发展,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定、修订各级各类标准近600项,中关村社团围绕国际科技创新建设确定“11个一批”重点任务。三是围绕服务稳岗就业,300余家社会组织及所属会员单位为高校毕业生等提供就业见习岗位2000余个。四是围绕服务社会民生,引导市级社会组织开展救助、养老、助残等服务项目3100余个。(作者:北京市民政局)
优化社会事务服务供给
彰显民政为民情怀
黑龙江以“党有嘱托·民政牵挂”龙江民政工作服务品牌矩阵建设为牵动,优化社会事务服务,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彰显民政工作政治担当和为民情怀。
推出“党有嘱托·民政牵挂——遇困有家”服务品牌,强化三个机制,当好临时遇困人员家里人。一是强化街面治理联动机制,依托数字民政、公安视频监控、数据建模等9个系统,双向共享海量数据,形成“地空勤”立体巡查格局。哈尔滨市实行“7×24小时”驻站模式,将街面警务站打造成街巡救助“便利店”,保障极端天气下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有效杜绝街面职业乞讨现象。二是强化区域中心带动机制,建立“中心带动、业务垂管、资源共享、联手协作”4种模式,打造市县一体化救助格局,提高县(区)救助管理能力。三是强化温情救助机制,将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纳入龙江“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提供“暖心牵挂幸福清单”47项专业化、贴心式服务,兜住急难救助的底。
推出“党有嘱托·民政牵挂——残友我助”服务品牌,优化三项服务,当好残障人士关爱人。一是优化残疾人两项补贴服务,实时跨域比对,及时发现“应享未享”人员信息,开展特需性主动性服务,形成“入户办、我帮办、马上办、网上办、跨省通办”五办叠加新模式。二是优化辅具供给服务,建立龙民康“适老化+无障碍”产品线上线下双平台,入驻企业320家,聚合产品2400余种,打造“老残一体”康复辅助器具“博览会”。三是优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融合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建立100个融合服务阵地,以中华慈善奖获奖项目“绿蝴蝶在行动——让精神障碍患者回家之路不再漫长”为范例,建立全省统一的“1+9+N”工作模板,服务精神障碍患者22万人次。
推出“党有嘱托·民政牵挂——逝有所安”服务品牌,运用五字工作法,当好逝者家属安慰人。一是突出“治”,将集中整治与专项行动有机衔接,自查自纠、起底排查,强化公益属性,重塑行业形象。二是突出“减”,减少延伸服务收费160项,推动殡葬惠民减免政策向户籍居民进一步延伸。三是突出“疏”,建设100个乡镇骨灰堂,建立省级生态葬奖补机制,推进树葬,解决3个国有林区城市“有殡难葬”问题。四是突出“惩”,充分借助纪检监察机关“利剑”作用,严惩违纪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五是突出“优”,成立首个省级殡葬行业产教融合体,推出《殡仪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基础设施改造全覆盖,全面提升优质服务能力。
推出“党有嘱托·民政牵挂——为爱护航“服务品牌”,突出三个赋能,当好美好婚姻见证人。一是数字民政赋能,实现电子证照系统集成,全省共享婚姻数据2000万条(次)。二是婚俗改革赋能,推广“五进三联四活动”婚俗改革经验,婚姻家庭辅导实现全覆盖。三是“甜蜜经济”赋能,打造哈尔滨太阳岛、东极抚远、北极漠河等景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形成链条式婚恋打卡“幸福地标”,助力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以优质新型服务培育婚育家庭新风。(作者:黑龙江省民政厅)
管总抓统惠民生
让老年人“福享乐龄”
福建民政系统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主动发挥管总抓统职能,推动形成老龄工作合力,打响“福享乐龄”品牌,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加可感可及。
高站位推动,健全完善“福享乐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福州市社会福利院时强调,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将“加快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纳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政策措施,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主持召开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提出一批创新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老龄工作新局面。指导完成老龄工作职能转隶,整合省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功能,调整组建省老龄委,完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形成老龄工作合力。
全方位推进,加快构建“福享乐龄”社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健全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系,发布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扩大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覆盖面,围绕“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主题,推动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智慧养老点亮‘夕阳红’”、“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等敬老月系列活动,爱老助老理念在“八闽大地”广泛传播。着力提升老年友好环境,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开设“智慧助老”课堂,帮助老年人学习运用智能技术,每年约80万老年人参与。加快银发产业布局,连续推介我省适老化新产品,一批优质老年用品产品入围国家推广目录。着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养老服务领域“点题整治”等工作,确保老年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多方面发力,抓实办好“福享乐龄”实事。福建省委和省政府连续8年(2017-2024年),将养老服务工程纳入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2024年新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50个、示范性长者食堂400个,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6万人次。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2024年推动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55个,惠及群众38.2万户。推动闽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完善台胞在闽养老服务制度保障,同等享受我省居民普惠养老服务。(作者:福建省民政厅)
以需定供精准发力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年湖北民政系统牢记嘱托,知责奋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供需精准对接,建设全省养老服务平台。聚焦解决老年人找服务难、精准对接难等问题,搭建与民政部“金民工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对接、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一是统建基础底座。采取“省级统一搭建、市县免费使用”的方式,统筹政务和社会服务,构建全省养老服务“一张网”。平台正在7个地市试点,已开通政务和社会服务18项。二是强化数据赋能。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以及服务对象和需求供给等信息归集,推动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平台现已汇集全省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老年人基础数据1600余万条。三是促进供需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养老机构、服务商、服务对象精准链接、靶向服务。平台现已入驻服务机构6600余家,上架服务项目1.5万个,完成养老服务56.6万单。(作者:湖北省民政厅)
END
来源 | 《中国民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