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下)

政务   2025-01-21 16:35   湖北  


  2024年12月30日至31日,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民政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国民政系统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政》杂志1月上刊特别策划推出“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专题报道,盘点2024年民政工作成效和民政领域主要政策创制,报道会议部署要求,交流各地经验,助力做好2025年民政工作。

     本篇荐读的是4个地方在会上的经验交流,分别为湖南省民政厅的《“三个聚焦”强体系 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民政厅的《党建引领健全机制 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重庆市民政局的《发挥“三个作用” 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创新发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的《强基础优服务 扎实推进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以飨读者。



“三个聚焦”强体系

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湖南紧紧围绕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作用,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保基本,坚决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将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纳入对市县和省直部门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分管省领导每月调度,省政府连续7年将低保提标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近3年省级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3.76%,救助水平稳步提升,重点工作有效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救助资金省与市县分担机制、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救助资金监督检查办法和专项救助政策等10多项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开展社会救助公示“阳光行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救助效能。

  聚焦防风险,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一是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科学设置44个监测指标,实时监测12类442.12万低收入人口,2024年下发预警线索9.5万条,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核实纳入低保、特困人员11547人,有效防止“漏保”、“漏救”。二是扎实推进精准救助。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办法,实现精准认定对象、精准发放资金、精准实施帮扶。积极推进扩围增效,将“单人户保”拓展到重残、重病、慢特病、罕见病等6类人员,增加低保对象6.69万人。三是强化分类救助帮扶。发挥协调机制作用,推动部门政策衔接、对象互纳、数据共享,实施医疗救助1079万人次、教育救助254.64万人次、住房救助20.84万人次、就业救助20.57万人次、灾害救助79.9万人次,做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聚焦促发展,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一是强化激励帮扶措施。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推动统一认定标准、统一政策资源、统一工作力量。实施产业帮扶16.2万户,落实低保渐退政策2.56万户,将4.66万名未就业大学生、未参保失业、务工不着人员等纳入低保或临时救助,帮助解决暂时性困难。二是大力拓展救助服务。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指导19个国家和省级试点县市区扎实开展服务类救助,做实资源、需求、服务、幸福“四张清单”。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制定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办法,加强慈善平台建设,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帮扶。全省设立社区基金2292支,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426个,开展照护服务、就业支持、资源链接等帮扶600多万人次。(作者:湖南省民政厅)


党建引领健全机制

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广东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健全机制,构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省慈善组织共2003家,总资产约450亿元,慈善信托备案合同规模13.4亿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推进慈善组织党建工作覆盖,引导慈善组织听党话、跟党走。打造慈善品牌,发挥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作用,培育1.5万余个社区慈善组织。扎实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为499个单位和个人授予“红棉杯”奖杯,激发慈善活力。全省慈善规模体量大、群众基础好、日常监管实、创新活力足、社会氛围浓,慈善力量在扶危济困、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规范行业有序发展。稳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守护慈善事业公信力。一是建立五级风险防控机制。定期排查慈善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做相应处置。稳妥推进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1224家慈善组织完成立行立改。组织开展慈善组织善款募集管理使用排查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对11家慈善组织发出整改通知书,终止2家慈善组织违规行为。二是建立快速响应联合监管机制。民政牵头,联动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涉嫌违法违规的慈善组织开展联合调查。三是建立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机制。举办“慈善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慈善组织开门“晒账单”,发布慈善组织透明度排行榜等,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四是不断完善日常监管机制。通过年检年报、行政约谈、抽查审计、“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检查、信用监管等级评估等方式,完善慈善组织日常监管机制。各地通过慈善行业联合党委、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互联网+监督”等方式,畅通多元监督渠道。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基层民政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打通民政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全面覆盖。全省镇(街)共建立1631个服务站,村(居)共设立9218个服务点。兜底民生服务人员从5963人提高至2.8万多人,社工持证率从26%提高至81%。二是规范管理。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工作指引、标杆站建设等系列文件,推动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结合。三是高效服务。通过常态化探访和精细化服务,依托慈善超市等平台,累计链接慈善资源约2.8亿元,服务超2800万人次,开展个案服务近10万个。(作者:广东省民政厅)


发挥“三个作用”

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创新发展

  重庆聚焦行政区划、地名、界线“三条主线”,发挥“三个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区划地名界线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发挥区划重要资源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市委深改委会议2次专题部署,市委主要负责人专门批示,及时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细化并落实请示报告事项清单。二是优化系统重塑。牢牢把握重庆在国家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深化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区划设置研究,推动申报审批改革,出台镇、街道设立标准,完善部门联审、专家论证、档案管理等制度,加强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机制研究,科学优化乡级区划设置。三是深化传承保护。建设区划沿革数据库,收录3900余条信息,打造近100个宣教平台,形成20余项区划文化研究成果。

  发挥地名重要标识作用,赋能高品质生活。一是加强公共服务。健全地名管理重大事项报告、联席会议等制度,修订《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制定5项配套政策,出台住宅区楼宇正面指引、负面清单等4项操作指南,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城管等部门规范楼宇、轨道、公园等命名。建成地名信息库,制定接口标准,推动公告、审批“一窗通办”。二是厚植文化底蕴。出台《历史地名鉴定标准》,建立市、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制三峡库区等消失地名录,编纂3200万字的标准地名录典志,出版重庆地名文化丛书。建成重庆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实施地名文化“润童心”等活动,开播《重庆地名》栏目,开展“新重庆·老地名”系列主题宣传。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联合6部门出台《“地名+”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六个一批”乡村地名服务,命名乡村地名1万余条,设置标志1.6万余块,上图16万余条,建设重庆乡村地名文化展示馆,打造乡情馆等749个,举办地名“村歌”、“村晚”等活动7000余场,培育“地名+文旅”等品牌1290个。

  发挥界线重要支撑作用,聚力高效能治理。一是完善“数据界”。实现县级界线数据全部矢量化,编制地形和影像详图集,制定《乡级行政区域勘界规范》地方标准,实施全域乡镇勘界,依法完善省、县、乡界线数据。二是管实“法定界”。扎实开展省界、县界联检,建立市、县、乡、村、点位五级管护网络,健全管护经费等10项制度,建成界线查询、电子管界信息系统及管护小程序,管界水平有新提升。三是打造“平安界”。建立鄂湘渝川黔陕六省市平安边界建设协作及边界争议调处“四联”机制,完成省界精准落地试点,创新“重庆边界行”等“边界治理+”品牌6个,建成边界文化标志50座、睦邻友好公约碑126块,形成“全面融合、共建共治”边界治理格局。(作者:重庆市民政局)

强基础优服务

扎实推进儿童福利工作

高质量发展

  宁夏以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为抓手,为困境儿童创造有保障、有关爱、有希望的成长环境,书写儿童福利工作新篇章。

  坚持强力推动,凝聚枝叶关情共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秉持“儿童优先”原则,每年将儿童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民生实事,连续3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投入5000万元建设宁夏儿童福利院康复楼,筹措1亿元实现县级未保中心覆盖率82%、乡镇(街道)未保站全覆盖。推广吴忠市同心县困境儿童结对帮扶经验,引导党员干部、企业家、“爱心妈妈”等与1.4万户困境儿童家庭结成对子,把关怀延伸到孩子们的家庭中。

  强化体系支撑,织密保护关爱网络。一是拓展职能职责。聚焦职能任务新拓展,精准摸排近5万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加强关爱保护。二是致力政策创制。聚焦强化兜底保障能力,制定出台区域性集中养育等10余项政策,探索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精准关爱帮扶机制。聚焦提升标准化水平,发布流动儿童关爱服务34项清单,创建儿童福利机构行业标准3项、制定地方标准14项。三是加强协作联动。会同公安、教育、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围绕精准保障、关爱保护、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等开展联合调研、专题会商10余次,组织主题帮扶、政策宣讲、心理健康关爱等活动500余场次,凝聚合力彰显大爱。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机构阵地活力。一是科学分类促转型。深化儿童福利机构改革创新,全省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全部转型为未保中心,地级市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升级为儿童综合服务中心,以宁夏儿童福利院为区域性基地统一集中养育全区孤残儿童,并推动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展,每年服务有需求的社会儿童千余人。二是优化专业提质效。建立精细化养护、专业化医疗、精准化康复、优质化特教、普及化社工5大服务体系,精确匹配孤残儿童全周期服务。建立专家服务基地,争创“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牵引培育全区儿童服务领域技能人才队伍。三是辐射带动促发展。打造社工、康复等6大实践教学基地,与区内外10所高校、6家三甲医院建立全领域、跨专业合作关系,与7家省外机构达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面向12个省、20多个市开展业务培训。(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相关阅读




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上)




END

来源 | 《中国民政》杂志


湖北民政
发布民政最新资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打造创新务实现代民政新窗口,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