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把这一段案例写出来,就是希望通过实际的案例,让更多的朋友,对带状孢疹有一定认识,预防发生。
50岁左右的朋友建议去医院打相关疫苗,如果碰到了,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后三天以内。
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期,也要积极应对,找到合适康复方案。了解更多带状疱疹相关,可以关注以下公众号。
2023年1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网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湖南娄底涟源市“石氏疱疹疗法”,荣列其中的“传统医药”类名录,这也是涟源和娄底市此次惟一入选“传统医药”类的项目。
在此之前,“石氏疱疹疗法”于2019年12月成为涟源市(县级)非遗项目,2020年12月入列娄底市非遗(地级)项目。此次荣登湖南省级非遗名录,是该疗法走向更广大人群、获得更广泛认可的漫漫长途中的重要一步。
《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擦肩而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从未想过,一次看似普通的皮肤问题,竟会演变成一场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险些正面交锋,幸运的是,最终我擦肩而过。最幸运的事情是,对这个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有一点点认识,是因为我的同班同学是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方案的非物质文化传人家族,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但是认为这个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所以我略有所知,但是不是真正的了解。
事情开始于一阵莫名的大腿部疼痛(当时以为是痒),(因为没注意,没上心,所以时间只是回溯,周五下午下班,我领着弟弟去吃饭,查了一下是11月22号下午。)当时没有太在意,但是到了第二天,发现没法坐着办公了,一碰就很疼,也还是没有太上心,虽然知道带状孢疹,一直以为是在腰部,后来才知道,带状孢疹越有50%是发生在腰部(俗称蛇缠腰),50%有发生在身体其他各个部位,甚至眼皮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因为不重视,差点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因为没办法坐着办公,我坚持站着办公好几天,这时皮肤上出现了一片片红色的小疹子,又痒又痛。起初,以为是过敏或者什么小毛病,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处理。后来是实在疼的不行,于11月28日到医院就诊。
这时候疹子逐渐演变成水疱,并且蔓延开来,我才感觉事情的严重性。与11月28日去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后,开始了两周的治疗过程。
抗病毒的药物一袋袋地吃下去,外用药膏也一遍又一遍地涂抹着,每天到医院做红外光治疗。那段时间,没办法躺着睡觉,我只能趴在床上,稍微动一下都会引发一阵剧痛。
也幸亏是对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的严重性有非常清晰认识,一看到医生的诊断,我就非常重视,认真吃药,降低工作强度,配合治疗,除了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接受物理治疗,还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减轻焦虑,把眼光集中在治疗本身上面,同时也进行适量的运动,减低焦虑。
同时也得到同学的远程指导,上天眷顾,治疗终于收到了效果。慢慢地,疼痛的发作频率开始降低,强度也开始减弱,带状孢疹也逐渐结痂。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是你在黑暗的深渊中挣扎了许久,终于看到了那一丝曙光。
经过近一周治疗后,症状有减轻,然后再坚持治疗一周,基本康复,同学建议停药。我则坚持物理红外光治疗我坚持做了一周半,外涂药膏也坚持近两周。
到今天,离发病大概经过了一个月零一周,带状孢疹基本全部结痂,基本没有疼痛感。
当我回首这段经历,仍然心有余悸。深知自己的幸运,对这个疾病有一定认识,与那么多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困扰的患者相比,我是那个擦肩而过的幸运儿。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个疾病的可怕之处,一旦发现自己有带状疱疹的症状,一定要尽早治疗,不要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个恶魔有机会扎根在身体里,因为一旦被它抓住,那将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折磨。
关于带状孢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病因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再次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
症状
前驱症状: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 。
典型症状:患处常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内液体清亮,水疱周围有红晕,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 。
特殊类型症状 :
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 Ramsay-Hunt 综合征。
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
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好发人群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发病风险增加 。
免疫力低下者,如血液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者、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等 。
女性比男性相对容易出现带状疱疹 。
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少新皮疹形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 。
止痛药物:对于轻中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则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
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疹愈合时间,但目前使用仍存在争议 。
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或颈神经等。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及日常生活 。
眼部并发症:眼带状疱疹可并发角膜穿孔、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炎、坏死性视网膜炎以及阻塞性视网膜血管炎,最终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耳部并发症:耳带状疱疹可并发味觉改变、听力异常和眩晕 。
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白质病、周围运动神经病、吉兰 - 巴雷综合征等。重度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易发生播散型带状疱疹和内脏损害,可表现为肺炎、肝炎或脑炎等 。
预防
接种疫苗:推荐 50 岁及以上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是预防带状疱疹疾病最经济、有效、简便的手段 。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鱼类等;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减少压力,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
关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因地区、年龄、人群等因素有所不同,以下是相关数据:
全球普通人群:每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1000 人年。
中国普通人群:目前发病率是 12.6/1000 人年(按25年计算的话,发病率大约是31.5%)。
不同年龄段:
50 岁以上:中国≥50 岁人群每年带状疱疹发病率为(2.9-5.8)/1000 人,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 156 万人。50 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6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 6-8/1000 人,70 岁以上可达 8-10/1000 人 。
其他年龄段:一般人群中,带状疱疹的终生患病率约为 10%-30%,其中 20%-30%为中青年。
特殊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接受器官移植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慢性病患者: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 24-41%。
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因多种因素而异,以下是相关报道:
总体发病率:据报道,约 9%-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不同年龄发病率:
50 岁以上:50 岁以上的患者有 25%-50% 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 65% 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 岁以上的患者发生率高达 75%。
其他年龄段:40 岁以上的病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在 30% 左右。
其他相关因素:
疱疹严重程度:发病面积较大、出现大水泡、疤痕等严重症状的带状疱疹患者,由于对神经造成的损伤更严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更高。
治疗情况:患者在带状疱疹发作时,若疼痛严重、水疱范围广、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等,也会增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轻度疼痛
症状表现:患者能感觉到疼痛,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如睡眠、饮食、日常活动等基本不受干扰,可以忍受这种疼痛。
中度疼痛
症状表现:疼痛较为明显,开始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体力活动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如行走、弯腰、抬手等动作时,疼痛可能会加剧,进而影响到正常的活动和工作效率。
重度疼痛
症状表现: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甚至用 “痛不欲生” 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种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日常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如无法正常行走、坐卧不安、无法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极重度疼痛
症状表现:在重度疼痛的基础上,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会达到极致,连呼吸、轻微的衣物摩擦等都可能引发剧痛,导致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极度痛苦,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性质多样,常表现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等,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