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吴氏宗祠,千年古镇最具特色,此地还有抗战最后一战!

文摘   2024-11-18 18:02   广东  

龙潭,是湖南怀化最出名的历史古镇之一,位于溆浦县南部,是湘西雪峰山腹地一块难得的山间河谷地,周围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有有21座,只有几处险峻关隘与外界相通,是连接湘中、湘西的经济重镇,古寺庙、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等明清建筑,在龙潭随处可见。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置龙潭堡,后为龙潭司,民国2年设龙潭镇。 

当地人有言:瑶住高山,土(家族)住垅,汉人住了水码头。在高寒山区的瑶族人为了生存,自古在此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山背花瑶梯田”,从山下的溆水河畔起,直达海拔1500余米的山顶,有多达八百余级的梯田,直达云端,美丽如画。 

而居于河边的汉人,创造出的,是龙潭最具特色的古建筑,这其中包括龙潭的祠堂,有李氏宗祠、韩氏宗祠、夏氏宗祠、唐氏宗祠等四十多座,谌氏宗祠,又称“三士堂”,是为纪念清朝谌氏连中三名武进士(谌思棠,谌万芳,谌琼林)而得名。 

龙潭古镇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是岩板村的吴氏宗祠,吴氏宗祠旁边有社稷庙。吴氏祠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956年腊月26日夜遭火焚,遂成废墟。2000年至2003年修复,宗祠占地17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耗费40佘万元。吴氏宗祠,大门前,广场宽阔,宗祠宏伟浩大、宗祠内外,壁画雕塑、装饰华丽精美。


龙潭还有吴氏崇实书院,原名延陵家塾,为吴氏启蒙学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十二年(1906)曾加以扩建,书院占地5亩,面积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古雅,布局严谨,院内花园古桂合抱,石榴吐眼,翠荫蔽空。为三进厅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书院规模宏伟,中西结合建筑,别具一格,虽历经岁月沧桑,仍然保存完整,是湖南省唯一保存完好的乡村书院。 

溆浦最早的一座风雨桥是吴氏穆公桥,由吴姓永穆公倡导而修,原为木桩板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四百余年,1940年修缮,加盖桥亭,造型古朴典雅。 

现在的龙潭吴氏宗亲团体,公共账目公开透明,从而吴族人心团结,风气良好,奖学助学之风,非常兴盛。据介绍,龙潭吴氏宗亲组织集中族人财力,修建了一座水电站,每年很稳定的水电站的收益,用于支持和鼓励吴氏族人参加祭祖等宗族活动,让族人更加团结一心,更有向心力。 

据称,龙潭吴氏的始祖名为吴宗魁,传说吴宗魁的父亲是元末起义军首领陈友谅的部下,吴宗魁随其父征战,流落于龙潭岩板,成为开基始祖,龙潭吴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年间,由当时的辰州府溆浦县知府、少微公后裔吴溶代为做序,二修宗谱,还是请同是少微公系的知县吴廷谔作序。至2012年是七修。当地族谱记载,龙潭吴氏的远祖是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果木塘的吴琛,但从吴琛到吴宗魁之间300多年,宗族历史没有记载。 

据宗亲介绍,吴宗魁在溆浦娶了一个大他9岁的田姓夫人,又在邵阳隆回娶了一个陈姓夫人,后来住在陈家。从此,吴宗魁的两支后裔就有了一点小小的过芥。 

湖南昭宁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湖南溆浦吴潮宗长,在2014年底曾编写出品电影《雾锁雪峰》(电影后改名为《湘西诡战》,在公映前又改名为《荒村怨灵》),电影由同为溆浦人的张少军导演,2016年初公映。电影的故事背景是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湘西会战,电影描述雪峰山民吴振堂对日本军小分队奋起复仇的故事。电影里面加入了湘西赶尸和苗族毒蛊的内容,从而被称为是惊悚电影,而不是抗日神剧。 

这部电影的开拍地点,就在溆浦龙潭。龙潭在湘西会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第一枪,到湘西雪峰山会战龙潭战役的最后一枪,龙潭战役被称为中国抗战的最后一战。2014年5月,40集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最后一战》在溆浦县雷峰山取景拍摄。 

 ----------------------------
关于抗日战争最后一战 ---- 龙潭战役

 

抗日战争的历史,从张学良开始。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标志着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也标志着北伐的结束。一个多月后的1929年2月,中国南京的《时事月报》刊出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的秘密奏折《田中奏折》,奏折的主要内容是:“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之侵犯。”但是,日本政府立即否认有此奏折,并对外一致声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的。而在《时事月报》发表《田中奏折》的王家桢(张学良的秘书),声称是台湾人蔡智堪从日本皇宫书库中,用透明的绘图纸,蒙在田中的奏折上,将长达67页的奏折描摹下来,并亲自送到了王家桢手上,由王家桢翻译并发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撤出东北,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号召全国人民“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并设立中国抗战最高统帅部,蒋介石为全国陆海空军大元帅。蒋介石首先将日军引诱到上海,将上海做为作战地点,引导日军向西进攻,将日军拖入中国腹地,通过长期作战消耗日本。之后是上海失守、杭州失守、南京失守,武汉失守,华北沦陷,蒋介石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战区,国民党投入数百万军队,倾其全力,在四个战区血战日本军,日本军的武器虽然在当时的欧洲完全不入流,但是在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中国面前,武器装备是绝对优势。这一阶段,虽然史称为抗战的第一次大溃退,但国民党仍然给日本军产生巨大的消耗,之后,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民党军阻挡住了日本军的进攻。1940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秘密决定,除非在年内取得全面胜利,否则只能逐步从中国撤军。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前,纳粹德国与苏联占领波兰。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前,纳粹德国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9月德国进攻莫斯科。纳粹德国的行动,重新点燃了日本军的斗志。

之后,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但是国民党军仍然阻挡住了日本军的进攻。1941年12月7日,日本奇袭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其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还是阻挡住了日本军的进攻,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处于僵持阶段。同时,美国宣布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并且,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2年,日军主要是扫荡华北的八路军,并举着“将亚洲人从白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口号,占领东南亚各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军急需中国内河航运的船舶以运输物资与兵员,日军攻占宜昌,得到的大量船舶,但是从宜昌到岳阳的长江水道是中国军队控制。如果要将这些船舶派上用场,必须得打通长江航路,因此,1943年5月,日本军发动“江南歼灭战”,消灭或驱除宜昌至岳阳段的长江沿岸的国民党野战军,中国称作鄂西会战。其中包含8天的石牌保卫战。在石牌保卫战期间,日军将50余艘16000多吨的船舶开到武汉。 

石牌保卫战半年后,是常德保卫战。四个月之后,日本军为了打通从中国河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日本军发动了代号为“一号作战”的战役(中方称为豫湘桂战役)。日军打破了军事僵持状态,用七个半月的时候,经过国民党军的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国民党军第二次大溃退,丧失洛阳、长沙、福州、桂林这四个省会城市和146座中小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早在1936年10月,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就在开始湖南怀化建设芷江机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  电令湖南省府扩建芷江机场。1938年1月,国民政府加速建设芷江机场,在日军的频繁轰炸之下,1938年10月机场竣工投入使用,机坪占地2000余亩。到1942年,怀化芷江机场成为中美空军重要军事基地,有“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之称(当时的远东第一大机场为昆明巫家坝机场)。从此,中国空军第2大队、第4大队、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第68飞行联队,中美空军混合团第1大队(轰炸机队),第5大队(战斗机队)也进驻芷江机场。美国“飞虎队”以此为基地,攻击日军。现机场旁建有飞虎队陈列室(飞虎队陈列室于2005年5月建成,2016年12月,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尤其是1944年初至1945年8月,中美空军的大批鲨鱼式、野马式、黑寡妇式战斗机、侦察机、中程B-25型轰炸机、大型C-46式运输机聚集在芷江机场,最多时达三、四百架,担负着歼击敌机,切断日军补给线、空中增援、轰炸日本本土等任务。 

这个时期,盟军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会师,打通了滇缅公路,美援物质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美式武器,装备了36个美械师,战斗力大增。美军经过冲绳战役,在琉球群岛登陆,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日军海上交通维护困难,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上的数十万日军,补给即将中断,日军制定"本土决战"计划。

日本借豫湘桂战役的胜利,发动了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芷江保卫战。目的是捣毁芷江机场,鼓舞日军士气。1945年4月,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在溆浦龙潭打响。日军8万兵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龙潭,企图占领龙潭,进而占领四十公里外的安江与八十公里处的芷江。

1945年4月9日,湘西会战开始,湘西会战以龙潭为主战场,4月17日下午6点,日军116师团“泷寺联队”加上炮兵、特种部队约5000人占领龙潭地区的青山界和鹰形山,以及圭洞附近的松林高地,龙潭战役爆发。4月25日,116师团主力陆续赶到。龙潭战役的主战场是鹰形山,后改名为英雄山。国民党军在美国飞虎队的空中支援下,血战28昼夜,日军在坦克和近百门火炮的配合下发起强攻,国民党军斗志旺盛、弹药丰富、自动武器极多、阵地构建巧妙,火力强大。战役于5月14日结束,双方伤亡惨重。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2日,历时55天。日军各部全线退回湘西会战之前地域。 

两个月后,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8月9日,苏联进攻关东军,同一天,美军在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当天,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电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8月17日,冈村宁次复电蒋介石,派侵华日本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于18日乘飞机至杭州候命,准备飞抵玉山。由于玉山机场跑道被雨水损坏,当日,蒋介石电告冈村宁次,洽降地改为湖南芷江,并通知洽降使节于21日到达芷江,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8月21日下午4时,日本的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作为受降使节,在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村磨溪口,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无条件投降。 

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建于1946年2月,1983年复修、1985年落成的。1992年,芷江成立受降园建设筹备处,1997年12月18日,芷江建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吴建宏任副馆长,1999年5月任馆长。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94年5月,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来到芷江,凭吊飞虎队英雄,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 

龙潭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建于1945年秋,陵园由浩气门、英烈墓、纪念塔、千秋亭、碑墙及日军阵亡将士墓(即“倭寇冢”)组成。自陵园大门拾级而上,上七十级至浩气门,门上镌刻有蒋中正“浩气长存”和“陆军第四方面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湘西会战龙潭战役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标志。再上195级石阶,一座雄伟的炮弹形花岗石纪念塔矗立在眼前,上有蒋中正、何应钦、冷欣、王耀武、施中诚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的题词,纪念塔后为碑墙,墙面嵌有多块国民党原地方政要员的题词。再登24级即千秋亭,六角型的亭内竖有抗日阵亡将士主碑,碑体正面镌刻这次战役中阵亡将士的英名,其后为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钱钟书父亲)撰写的墓志铭。碑亭后为花岗石砌集的英烈墓,墓中安息着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在陵墓的右边,建有日军阵亡人员的“倭寇冢”。这座大型陵园,是我国对日八年抗战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留下的唯一纪念地,“文革”时期大部建筑被毁。一期复修工程于1992年4月17日奠基动工,次年4月竣工,现占地面积8318平方米(不含主体建筑以外保护范围面积)。已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界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龙庄湾乡青山界上,在青山界战役中,国民党军击毙日军近千名日军。会战胜利结束后,于1945年6月间,善后部队打扫战场,将能辨别体形的中日两军阵亡人员遗骸数百具,分别葬于青山界南侧碉堡山下。原参战将领,国民党100军十九师师长杨萌在为“倭寇冢”题诗中说:“八年侵华枉徒劳,得失哪有血债高。流尽扶桑孤寡泪,可惜枯骨顶鸿毛。”


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阅读原文查看最新家族动态!

吴姓总群
弘扬吴氏文化,传播吴氏正能量!凝聚天下吴氏宗亲!商务合作请+vx:wdef13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