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低声区训练,不能懂声乐的内涵。
低声与高声区都是耗气较大的区域,因为低声区的声门是一般的靠拢,不是紧靠,挡气效率不高,因此消耗较多的气息量,这是声学专业工作者运用专门的仪器测定出来的。唱低声区想到“叹气”是不会错的;唱中声区想到“打哈欠”是聪明之举;唱高声区想到喊马路对面的人,是一个好办法。讲到高声区,声门紧靠、拉力增强,边缘振动,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持,而且是持续、均匀的,未经专业训练者常常出差错:将音唱得紧逼、尖细、破裂······ 或者让观众感到美中不足,不象优秀歌手那样珠润玉圆、游刃有余,高如喷泉。不论唱低、中、高声区,平时的训练包括气息量的不同、声带状态的差别、共鸣腔的比率不等,靠前与靠后、沉气与提气········ 都要有谱。
歌唱主要是“唱气”,这句话确有道理,但不全面;歌唱学习主要靠老师指导,在某一阶段可以这样理解,但从总体上说,一半以上靠学生自己;只有象“叹气”,才能使歌声象流水,这话说对了一大半,还需补充:随着音阶进入高声区,在“叹气”的基础上找到“喷泉”的感受。当我们“叹气”时,下胸、上腹、小腹都有所放松。如果是先吸满气后的“叹气”,放松是带有力量的;如果是带有发音的“叹气”,放松是相对慢了一些,因为声门闭合、共鸣腔参加了挡气,控制了气息的消耗。不必机械地定论“上腹鼓起,小腹先收”或“小腹顶住,上腹先收”。实际上上腹与下腹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分开。
低音如流水,不能光从字面上解读,歌手的体会是长期苦炼的结晶,是气息的功夫起了作用,还有声带及相关器官的功能助一臂之力。从气息角度上讲,要象流水那样无穷无尽、慷慨大度、匀速奔跑,歌唱的气息有时会遇到阻力、反常,要随时排除障碍,回到流水的状态。气息有强弱、快慢,但它的特性总是无阻无拦,一路畅通。优秀的歌手给人第一个感觉;气息畅通、歌声轻松。
声乐的原理是辩证法的再现,应处理好积极与放松的关系、扩张与收缩的关系、靠前与靠后的关系、下沉与上扬的关系······,决不是“放松”两个字那么简单。
低如流水与高如喷泉是不排斥的,喷泉是在流水的基础上才有的,是更高层次的流水。因此,先练“流水”,从整体上看,人体的所有发声器官都处于积极向上的运动状态,其中有些部位是从积极开始转向有所放松,又一次地积极、又一次地放松……有些部位需要的是放松,例如舌、下腭、牙关等被要求“放松”的时候较多;软口盖、咽肌、声带、丹田等被要求“积极”的时候多,而且被要求和其它发声器官协同运作。声音和“流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声音的发展呈不断壮大、飞速腾跃的态势,而“流水”只是川流不息地匀速前进。歌声必须象“流水”那样不辞辛劳、勇往直前。
有了“流水”的基本功,喷泉呼之欲出。高声区的气息与中声区有一定的区别,但不是很大的区别,只是增强气息压力,增强声带的张力、声门的闭合度,调整共鸣腔的比率。歌坛上不少号称民族唱法的歌手应是美声唱法,至少是以美声唱法为主,是小嗓门的美声。
⊙版权声明: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声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