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将提高我县肿瘤防治水平。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县域内肿瘤的发病率,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崇明认为,肿瘤防治中心在县域肿瘤防治全周期管理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应将其融入县域医共体之中进行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让肿瘤患者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肿瘤防治中心启动授牌仪式在涡阳县人民医院举办。
建设中心是现实所需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县域肿瘤防治中心是“临床服务类五大中心”建设项目之一。
涡阳县常住人口约有114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按当地肿瘤发病率估算,县域内存有较大的肿瘤患者基数。“无论从承担的医疗任务还是医院的职责定位,我院都要承担起建立涡阳县肿瘤防治中心的重任。”宋崇明说,建设县域肿瘤防治中心,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涡阳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该县内唯一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的各学科建设齐全、完善,拥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肿瘤放疗科及相关科室,具备肿瘤基本诊治能力。尽管如此,面对肿瘤防治的重任,医院仍面临着挑战,比如,由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有限,一些复杂肿瘤病例难以得到有效治疗。为此,涡阳县人民医院加入到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等省级大医院构建的医联体中,不断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交流,进而提升自身肿瘤诊治水平。
发挥承上启下作用
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一方面要运用医联体优势,向省级医院借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县域医共体作用,将县域内相关资源“拢”起来。
涡阳县人民医院成立肿瘤防治中心后,一方面利用医联体资源,通过远程诊疗系统,为患者提供远程诊断、会诊等服务,实现上级医院的资源和专家力量向基层延伸,同时还可以承接回流的肿瘤患者的延续治疗及康复治疗;另一方面将利用医共体优势,整合县中医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构建“县—乡—村”一体化三级肿瘤防治体系,对县域内的肿瘤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合力开展防治。
为了让肿瘤防治中心运转更加高效,涡阳县人民医院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增设筛查建档、随访管理、患者流转、健康宣教、线上问诊等功能模块,通过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患病人群分类,为肿瘤患者提供“防、筛、诊、治、管”全方位、连续性服务。
涡阳县肿瘤防治中心成立
提供全周期服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宋崇明认为,医防融合是县域内肿瘤防治的实现路径。在管理方面,医院把“防、筛、治、管”全过程融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搭建上下级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院内外延续的肿瘤防治全程管理“涡阳模式”。目前,医院已经从防、筛、诊、治、康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肿瘤防治,切实提高肿瘤防治工作效率。
具体来说:
一是“防”。培养一批能写会讲的科普专家,围绕癌症防治核心信息,通过义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今年以来,共计开展义诊13场次,发放宣传手册2300余份,提升了居民的防癌意识。二是“筛”。医院推广癌症机会性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大大降低中晚期肿瘤发病比例。三是早诊早治。医院坚持“一癌一策”,针对不同癌种,不断完善早诊早治策略,优化癌症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和方法,使患者在早期就能得到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同时进一步推广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辅助放化疗等新技术,持续造福癌症患者。四是“康”。医院通过涡阳县肿瘤防治信息平台精准推送健康宣教知识2万余条,将健康促进融入康复全周期,助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在信息化方面,宋崇明介绍,近年来,医院一是搭建起涡阳县肿瘤防治信息平台,采集整合多个系统数据,形成肿瘤患者数据库,用于肿瘤患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二是通过引进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肺结节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三是实施“智医助理”系统建设,依托“智医助理”慢病智能管理系统模块,辅助基层医生进行肿瘤患者管理,通过智能AI电话、短信方式,在健康宣教、体检预约、慢性病随访等方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文:门雯雯
编辑:杨金伟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