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轰动了全世界。其中,在刘贺墓主椁室西北回廊北部发现有5200余枚竹简木牍,引发了极大关注。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在今年9月被编进了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教材,它是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版本。那这些简牍背后还蕴藏着哪些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总台央视记者刘璐璐说到:“在纸张面世之前,古人是把竹简和木牍作为记录的载体。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中国古人很多的发明创造和积累都是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的。那么,简牍的记载可以和很多传世经典的记载互相印证,实证历史。”
竹木无言,文字有意。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主要是墓主人刘贺生前阅读或收藏的书籍,包括《诗经》《礼记》《仪礼》和《春秋》《论语》《孝经》及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六艺。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彭印䃂告诉记者:“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很重要,它有500多支,每一支基本上有24个字左右,我们大致推算,接近今天《论语》版本三分之一体量,这是我们出土的竹简里面保存《论语》文字最多的版本,也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论语》的最早的抄本。”
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中,还有近60枚为公文奏牍,这对研究汉代的奏章制度、朝请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彭印䃂:“这是当时西汉标准的公文格式,大致的内容就是刘贺向汉宣帝请示,他要派他的家臣去长安,希望得到皇帝的批准,这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上行公文。”
文物修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海昏侯墓2015年被打开以后,就开始组建了国家级团队,在这10年间,专业人员一直进行着艰巨的文物修复工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里所能看到的那些精美文物以及后续文物不断上新,就是幕后专家们努力修复的成果。
来源:央视《新闻直播间》、南昌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