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隼雕 摄影:朱晖
什么是候鸟?
随着季节变换(主要是春秋季)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来回迁飞的鸟类,被统称作候鸟。因为涉及地区不同,候鸟又被分为该地区的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或迷鸟。
夏候鸟:春夏季在本地繁殖,秋冬季到南方越冬的鸟类。在成都平原,如:大杜鹃、黄苇鳽等。
冬候鸟:秋冬季到本地越冬,春夏季到北方繁殖的鸟类。在成都平原,如:雁、鸭类。
旅鸟:鸟类在迁飞时路过某地区,在本地仅作短暂的停留。在成都平原,如:蓝歌鸲、流苏鹬等。
迷鸟:由于气候、导航等原因,迁徙鸟类偏离固定路线,偶然出现于本地的鸟。在成都平原,如:大红鹳等。
在全球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里有4个经过我国境内,分别是:西太平洋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南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示意图
而成都则刚好位于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南亚,这2个迁飞通道的交汇地带。
白鹭、红嘴鸥、白骨顶、翠鸟4种鸟聚集在同一水域
四川鸟类主要迁徙线路示意图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
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途经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区域,南至东南亚和大洋洲,涉及22个国家及地区,是世界上受威胁种类最多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我国,此通道主要覆盖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南海以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区域。有280余种迁徙水鸟和510余种迁徙陆鸟经过此通道,代表性水鸟有勺嘴鹬、丹顶鹤、卷羽鹈鹕、东方白鹳和中华秋沙鸭等,代表性陆鸟有大鸨、红翅绿鸠和黄胸鹀等。
中亚-南亚迁飞通道
北起俄罗斯西伯利亚,途经中亚,南至西亚和南亚等地,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此迁飞通道主要经过中部和西部地区,主体包括青藏高原和新疆。有180余种水鸟和420余种陆鸟涉及此通道,代表性水鸟有黑颈鹤、斑头雁和蓑羽鹤等,代表性陆鸟有猎隼、玉带海雕和黄喉蜂虎等。
通常认为候鸟每年迁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为了寻找食物和繁殖地,二是为了避开寒冷的天气。对于众多鸟类而言,温暖的成都平原便是可供它们度过整个寒冬的庇护所。
普通鵟
而成都范围内候鸟的迁徙,主要呈现南北走向,沿东部的龙泉山脉和西部的龙门山脉进入成都平原,这两座山脉也是猛禽的主要监测地点。在迁徙季节,同样也有大量猛禽会途径成都市区。因此,在秋日多留意一下头顶的那片天空,也许就能发现正在盘旋的猛禽。
如今,每到秋冬季节,在成都市内各大公园、滨水绿道你总能到群鸟齐飞的壮观场面,更有不少爱好者纷纷拿起相机望远镜,走出了家门前来观鸟。
2016年成都鸟类为466种,2021年为516种,到了2024年成都境内已累计观测记录到577种鸟类,约占全国总数的38.34%,约占四川省总数的76.22%。
成都平原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平坦没有高低起伏的落差,因此我们长期能在公园里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本土“留鸟”,倘若你在公园里看到平时没咋没见过的鸟,那多半就是候鸟了。
根据2024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调查数据显示:去年秋冬季共记录水鸟78593只。珍稀濒危物种方面,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分别是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鹳、东方白鹳、彩鹮、卷羽鹈鹕;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而近年来的最高记录,则是2021年秋冬季的89222只。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关注度最高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指示类群。其中,以涉禽和游禽为主的水鸟更是对水生态系统有着特别的依赖。
绿翅鸭
候鸟的到来不仅取决于季节变化,更依赖可供栖息的生态环境。成都平原属于岷江流域,湿地和水资源丰富,城市中便有众多适合冬候鸟栖居的环境。不断更新的成都物种新记录,便是成都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绝佳佐证。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
为了加强对候鸟迁飞通道的保护,近年来,成都持续对鸟类迁徙通道和重要栖息地开展巡护监测,在候鸟迁徙通道范围内并设立了候鸟保护监测站的区(市)县,压实巡护责任,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加密巡护频次,消除盲区,常态化开展“清网清套清夹”,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处理违法违规的行为。
2023年成都建立鸟类环志站,截至目前共环志野生鸟类77种948只,并持续开展长期、稳定的环志工作,加强候鸟资源动态监测。
同时,每年定期开展越冬水鸟调查、夏季繁殖鸟调查、迁徙猛禽监测,常年开展常规样线监测调查。在2024年成都繁殖鸟类调查中,发现了两笔成都市鸟类分布新记录分别是林沙锥和淡背地鸫。
林沙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易危物种,与国宝大熊猫的濒危等级相同。其行为习性极为隐秘,已知的繁殖地点屈指可数,是我国最为神秘的鸟类之一。
淡背地鸫,自发现命名以来很长时间内与四川淡背地鸫被视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
从2022年底启动至今,成都共有13只猛禽经人类救助后纳入卫星追踪项目,近两年来,通过追踪器定时回传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放归猛禽的生活节律,以及栖息繁殖等信息,为成都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游隼“阳阳”于今年10月初从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飞回成都简阳。
游隼“阳阳”
除了监测巡护,打击违法捕贩鸟同样必不可少。近年来,市公园城市局持续组织开展全市花鸟市场综合整治工作,野生动物保护、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花鸟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野生鸟类等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成都积极开展候鸟迁徙保护宣传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爱鸟周、青龙观鸟、限时观鸟赛等活动,提高公众保护鸟类意识。动员群众举报猎捕候鸟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切实增强广大市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筑牢生态环保理念。
今年4月,成都市地方标准《公园城市滨水绿地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营建指南》(征求意见稿)完成,现已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滨水绿地鸟类栖息地生境建设水平,指导全市滨水绿地鸟类栖息地营建工作,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未来随着公园城市
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成都生物多样性将更加丰富
更加优厚的自然生态
与2000万常住人口相依共存
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更加和谐
下次邂逅“鹏”友们
和它挥挥手说声你好吧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