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岭镇:以四个“三” 助推和美乡村建设向“新”而行

民生   2024-12-11 21:20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年来,罗岭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着力建机制、育业态、兴产业、强治理,坚持向“新”而行,以“新”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23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其中2个村突破200万元。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全国“八五”中期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以“三联”助力,探索政企协作新机制。资源联合。全面整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乡村振兴专项债等各类政策资金,完成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化零为整,集约土地资源,加快建设S465罗湖大桥连接线、S22天天高速、红色旅游道路等,精准保障企业需求。服务联动。依托现有产业条件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大黄山建设,积极主动对接岱赛湖垂钓、向云端文旅投资项目,实现资源嫁接转化,建设乡村振兴大讲堂、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电商直播平台等,开展“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美好罗岭”线上论坛等活动,靶向为“新农人”提供服务。利益联结。按照“政企合力、市场运作、盈利反哺”原则,以镇平台公司为载体,分别入股树蛙部落、一心山居、辣椒加工基地等建设,实现收益分红。着力盘活各类资源,以股权、股金、薪金等形式,推动各村居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构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规模种植户+农户”的共建共营模式,年增加辖区群众收入360余万元。

二是以“三链”发力,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延链”促深度。串联“一山一水一戏一亭”旅游资源,利用万亩小红稻、数千亩菊花、辣椒,数百亩大棚蔬菜及蓝莓等基地,精心推出研学路线4条。以开展骑行赛事、村BA、四季村晚等为契机,打造“乡村+文体”“乡村+康养”“乡村+旅居”等场景,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特色产业、森林康养等产业的嫁接。“强链”增特色。发挥树蛙部落、一心山居等金牌民宿招牌效应,持续提高全镇6处主题民宿服务水平,深挖黄梅戏、胡氏龙灯、狮岭龙窑等特色文化,开展黄梅戏艺术节、国庆天天乐、“送戏进万村”等活动,提升游客体验感。“补链”提品质。大力实施“摇钱树”工程,围绕扮靓乡村颜值,积极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日报告、周排名、月考核、季评比”机制,常态开展“三看三比”观摩活动,推动人居环境从“点上美”到“全域美”,努力打造“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的全景乡村。

三是以“三化”加力,拓宽集体增收新渠道。规模化种植。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聚力发展智慧稻业、品牌椒业、四季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建成小红稻种植基地万亩,小红椒3000亩,葡萄、黄桃、柑桔等果园4000亩,茶园3000亩,大棚蔬菜400亩,力求在规模化上取得突破。标准化生产。围绕特色农产品产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先后建成辣椒育苗大棚、分拣中心、烘干车间、等标准化厂房7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管理,全力促成胡玉美辣椒加工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基本实现辣椒的育苗、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扩大“七仙黄梅”“春峦.独秀”“菜子湖龙凤椒”等品牌影响力,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和管理,通过线上直播带货、设置农产品展示区域、开展系列联农带农助农活动,拓宽产品销路。

四是以“三共”聚力,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多方主体“共建”。建强基层党组织,精准划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网格,夯实治理主阵地,依托志愿服务队、村民理事会、“五老”调事团等,构建治理“1+N”体系,实现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特色载体“共治”。深入践行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三个一线工作法”,建好用活“党员联户包片”“微林春”“百姓评理说事点”等多元平台,今年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6件,满意率100%。和美乡风“共享”。坚持塑形与铸魂并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修订完善一批村规民约,持续开展“安庆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等评选表彰,常态举办“忠孝文化活动”“群众艺术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等,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END




编辑丨汪敏

初审丨朱玉洁 · 复审丨蒋陶陶 · 终审丨藕丹

戏乡罗岭
政策解读、资讯天下、廉政之窗、戏乡新貌、发展之美、黄梅飘香、美丽罗岭、民生新闻、形象展示、公益服务、信息传递、会议通知等栏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