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蓬莱人的“早安,蓬莱”

文摘   2025-01-29 07:28   山东  

小人物”的光芒

致蓬莱人的“早安,蓬莱”

戴发利



朝阳是有光芒的。

每天清晨,家乡蓬莱,人们的手机上就会如约出现一条不足一分钟的短视频,名曰“早安,蓬莱”。一年四季,春秋冬夏,节气交替,它闪烁着朝阳的光芒,准时唤醒这座城市,唤醒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视频中,会有一个蓬莱人上镜,用一口或流利或生疏的普通话、也或是地道的蓬莱方言向大家问好,分享自己的人生历程、得失感悟,表达与所有人在新的一天共同努力前行的期冀祝愿,最后挥手送上一句热情洋溢的问候:“早安,蓬莱”。此刻,主人公脸庞和眼睛散发着生动亲切的晖彩,那一挥手如同拉开了新一天的帷幕。

这些人,有年轻的、有年长的,甚至有八十多岁的;有餐馆经营者、外来打工者、家庭农场经营者、民宿经营者,有音乐舞蹈爱好者、书画爱好者、旗袍爱好者,有项目建设者、山林防护者、体育赛事志愿者、大学生创业者……




这些人,都是在基层打拼、进取、奋斗、奉献的普通人,或可曰“小人物”。以往,这些人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如此风光地“上台”露脸,成为舞台的“主角”。

人物主角虽“小”,但短视频创作团队的选择是很苛刻的,只从街头巷陌、路边小店、市井之地去找寻,找寻那种既朴实平淡,又光华明耀;既让人眼前一亮、啧啧称赞,又可亲可信、犹在身边;既像一缕洒照的阳光、带来善情暖意,又像一阵清新的空气、拂来鸟语花香;既是邻里邻居,又是路边行人;既是有年代故事的长者,又是有蓬勃朝气的新人;既有岁月的沉淀感悟,又有青春的激情勃发。

这样的主角”既然严格苛刻,能找到吗?

当这个创意、这个标准一出,候选名单竟哗哗地涌来,从各种渠道涌来,而且越来越多!主创人员逐个筛选,这个不错,那个也好;明天拍摄这人、后天拍摄那人,大后天还有一众在排队等候的……

接到明天一早就要拍摄的通知,这些“小人物”多多小小有些紧张啊,长这么大,被采访好像还是头一回呢。晚上多多少少有些失眠,肚子里打的草稿默默背诵了一遍又一遍。但无一例外,当第二天的朝霞初露时,这些人都是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故事,初升的太阳照在脸庞,也照在心田,那最后脱口而出的一句 “蓬莱,早安”,给了多少人以鼓励、激情,开始了新一天的奋斗。

每天早晨,我都在殷切盼望这些“小人物”出现,我感慨很多。

我感慨,生命、生活和世界是如此值得热爱。81岁的农村老太太宋桂花,一生喜欢手工编织彩色绣球,一针一线,红黄橙绿,喜气祥和的绣球寓意幸福、团圆、美好,把生活妆点得多姿多彩。宋桂花为多少人家编织了多少绣球、带去了多少喜气已经数不清了,但她还要继续编织,编织美丽生活。经营广告公司的孙宗亮,年轻时从蓬莱去济南求学,需一天一夜时间,可是202410月开通的高铁将这一路途缩短为两个小时。他早早地订上了首发当日的高铁票,成为有纪念意义的第一批乘客。高铁一路飞驰,他边看边拍照边感慨,随即又写出一篇文章,在媒体刊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感叹新时代的新发展新变化。蓬莱旗袍协会的女会员们,用婀娜的身姿展示旗袍的国粹唯美、东方神韵、优雅魅力。她们列队款款走来,走到哪里都走成一道亮丽风景。文学爱好者刘世晓,用一支笔写就一篇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心中有热爱,生命美好、生活美好、世界美好。

我感慨,人生需要执着、坚持、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村里集镇上门家果业大户门洪高,从事水果种植40多年,现有苹果560亩、梨150亩,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研究、探索、改良,孜孜追求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当地果农的引路人、带头人。76岁的刘容和,年轻时干过木工、瓦工,养过猪、种过地,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开始改造一座百年老房子,自己动手,干了三年,打造了一座胶东特色的民宿,接待游客。蓬莱冬泳队有队员50多人、年龄从20多岁到70多岁,10多年来,冬日里伴着凛冽的寒风,队员们风雪无阻,怀着勇气与坚持,在大海中畅游,搏击海浪,挑战自我。来自温州的商户郑爱琴,在蓬莱登州市场经营熟食28个年头,她与蓬莱共成长,多少人吃着她的熟食长大、走过长长岁月,这里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执着和坚持,人生路就会走得扎实、走得长远。

我感慨,人生的态度应该是精益求精,追求属于自己的卓越和完美。经营画廊的苗磊,接过父亲的传承,从事装裱和修复字画已有30年。她自己也痴迷于书法艺术,创作能力日益提高,辅导小学生学习书法,对客户每一幅装裱和修复作品都倾注心血。蓬莱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传承人门进国,自幼喜爱面塑,也曾经做过饭店蔬菜雕刻,他多次到西安、北京等地学习,不断探索用心的技术、材料和表现手法,使面塑这一传统技艺散发出时代光辉。三包家村生态农场业主栾在磊一直在探索“南果北种”模式,建起8座果蔬大棚,在北方探索研究种植南方热带水果,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带动十里八村乡亲致富。人生不能原地踏步、得过且过,须有不断攀登、不断进步的追求,才能散发更加夺目的光华,实现人生的精彩。

我感慨,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应该是一个人必备的人格品质。经营美发店的薛丽丽,看到周围小区有的老人出门不便,就常年登门免费为老人理发,把老人当亲人,老人也把她当自己的孩子。从事果品购销的宫永君,对年老体弱的果农,他都是优先收购、保证价格,以各种方式予以帮助。民间志愿者蛟龙救援队的白兆云,自费购买装备、学习救助技能,无偿自愿参与抗洪抢险等志愿活动。开办篮球体育馆的郝志莲为幼儿园开展篮球公益培训、推广篮球运动。经营烧烤店的周伟,几年来上门慰问看望孤寡老人600多人次。体育赛事志愿者徐晓丽,积极参与在蓬莱举办的CBA俱乐部杯赛志愿服务活动。在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

“小人物”很“小”,但生活得精彩、快乐、骄傲。“小”与“大”,不能简单地用财富、地位等世俗标准衡量。关键是看人生是否有意义,是否积极健康向上,是否传递正能量。

创造历史的,不只有英雄,更离不开凡人百姓。亿万“小人物”汇聚起来,就是浩瀚的社会洪流、时代大潮,磅礴奔涌,势不可挡。

“小人物”其实也是“大人物”。

甲辰别过,乙巳已来。除夕的清晨,在蓬莱古城画河边生活了四、五十年的四位老伙计、老手艺人:鞋匠王述兴、锁匠曲清江、修表匠万云际、白铁匠李安钤,在“早安,蓬莱”中相聚了,他们抚今追昔,感慨画河变化、城市变化、时代变化,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光芒映照中,“早安,蓬莱”,“早安,你、我、他”,“早安,新时代”。

作者简介

戴发利,烟台市蓬莱区政协学习文教委主任,蓬莱区作家协会主席。



关注今日蓬莱微信公众号
一微在手,融通你我
第一时间看蓬莱新闻

今日蓬莱
今日蓬莱报社官方公众号。讲好蓬莱故事,传播蓬莱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