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组织部的门、风、文、灯,齐了!

时事   2024-10-09 18:42   内蒙古  

组织部的门

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与关的装置”。“入必由之,出必由之”,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迈入室内的第一关和咽喉。
门不仅是一个现实的物件,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户主的富贵贫贱、盛衰荣枯。门可以供人通行,也可以禁止人通行;门可以是一个起点,也可以是一个终点。门与门之间的穿行,成就了不尽相同的人生。正如组织部的门,陪伴着一代代组工人,也见证了每一位组工干部的蜕变成长。
组织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从大家庭角度来看,组织部的门是党员、干部、人才的“娘家门”。从小家庭角度来看,组织部的门是组工干部的“自家门”。
组织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的门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门槛高。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只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肯吃苦耐劳、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能有机会进入组织部的门。但进组织部的门槛高,出组织部的门槛更高。组工干部需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才有破茧成蝶之日,展翅高飞之时。
第二,门风正。政从正出。门风“正”是组织部门的第一要求、组工干部的第一职业操守。组织部肩负着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和人才的重任,门风正,才能形成海晏河清、清气满乾坤的政治生态。
第三,门规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组织部门也有自己的门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制度建设,组织部门也需通过制度治部实现从严治党。比如,嘉善县委组织部出台《推进从严治部八项举措》和《加强关心关爱八项举措》,进一步完善部机关内部制度体系。
从初入部门时的青涩懵懂到走出部门时的沉稳自信,组工干部每天与组织部的门朝夕相处,在进进出出中历练成才。
组工干部在对组织部的门的认识上要把握好四对关系:
一是门面与门生的关系。组织部是组工干部的门面,组工干部是组织部的门生。组工干部往往会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组织部门之所以受人尊重,除了它特殊的工作职能外,还源于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用优良的作风塑造出的好口碑、好门面。每一名组工干部都有责任不断丰富红色组工文化,让组织部的门面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即使离开了组织部,也始终保持“组工情怀”,记住永远是组织部的门生,切不能倚着门面而自傲,仗着权力而妄为,让组织部的门面蒙羞。
二是门内与门外的关系。组工干部要坚守职业操守,做到门内严格,门外平等。门内严格,是组织部门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组工干部要在要求上严人一层,标准上高人三分,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做到贯彻政策不走样,执行规定不变调,严格程序不简化。门外平等,是组工干部必须遵循的为人之道。对待党员群众要谦虚谨慎、不偏不倚;对待干部要不拘一格、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计恩怨,做到公平无私;对待人才要一视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
三是开门与关门的关系。对于上门办理事务、寻求帮助、交流工作、谈心谈话的党员群众、干部、人才,组织部要敞开大门、笑脸相迎;但对于心怀不轨、想搞歪门邪道的人,则要关紧大门,不允许任何一只苍蝇、蟑螂进来。此外,组织工作需要关上门来谋篇布局,比如干部的排兵布阵,基层党建的聚点成面,人才引育的博弈比拼。但前提是需要先打开门走出去调研。调查研究是每个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四是有形之门与无形之门的关系。对于组工干部而言,人事关系调入组织部门只是意味着跨入了组织部的“有形之门”,只有思想上、政治上符合了组工干部的要求,才能算是真正入了组织部的“无形之门”。跨入有形之门是个一时的动作,是相对简单的,而跨入无形之门是个需要长期保持状态的,稍不注意就会滑出门外,甚至摔得体无完肤。因此,组工干部要切实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组织部的风


还记得初到组织部时,我心中充满激动和光荣。那一天,我的父母对我说:“祝儿子工作顺利,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勤勉的人,要脚踏实地为党、为人民工作。”言语质朴,期许厚重,于我而言,这就是初心。那一刻,我的心里装满了对工作的期待和憧憬,饱含着无比的热情和力量。当我推开组织部这扇“门”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正之风、专业之风、严谨之风、奉献之风。

组织部的“风”是公道正派之风。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鲜明特征,是组工干部的宝贵操守。以“公”为“道”,不偏不倚;持“正”为“派”,不歪不斜,做好组织工作,就是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对人处事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平时,部领导总是语重心长地强调组工干部要始终秉持公道正派,勇于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担当负责、说公道话。正是有公道正派这阵清风,好干部标准不断落到实处,干部担当干事才蔚然成风。
组织部的“风”是专业精准之风组织工作从面上看是抓党建、管干部、育人才,但在具体工作中却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党建工作既要抓好农牧区基层党建,也要加强城市党建,还要抓好机关和企业党建;干部考核工作既要通盘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共性指标,也要注重各地区、部门个性指标;人才工作要关注和引进科技、文化、医疗等各方人才等等。组织工作政策多、要求高,不仅要求开口说得清楚、动笔写得明白,还必须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精神和能力,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多年奋战在组织工作一线的老组工们,对业务都非常精通,是年轻干部学习的榜样,也正是像他们一样的组工干部对专业不断追求和勤奋努力,保证了工作的准确和高效,树立了组织部水平高、业务强的良好形象。
组织部的“风”是严谨细致之风。组织部门有着严格严谨的优良传统。组工干部看上去有一点严肃、有一点刻板,但这背后是组工干部对工作的“安专迷”。组织工作敏感性、严谨性强,关注度、期待度高,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懈怠。比如一次去某旗考察干部,时间紧、任务重,带队的副部长半夜3点还在亲自把关材料和数据,发现了几个我们没有注意的问题,避免了工作的失误,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组工干部对经手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材料都要精耕细作,确保都是“优质品”“一级品”。就拿组织部的文风来说,从引用政策、精炼用词、标点使用,都是逐字修改、逐词推敲、逐句调整,这些就是组工干部的日常。正是始终坚持“快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组织部作为模范部门总是被人称赞。
组织部的“风”是奉献务实之风。有些人以为组织部就是动动嘴皮、喝喝清茶、看看文件,我说他们错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身来部里看到组织部里常明的灯,听到组工干部的孩子对组织部“织的什么布”的疑问,不了解“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责任担当,不清楚组工干部只有工作表没有生活表。比如,一次加班时,遇到一位同事上小学的姑娘,他在车上看到却因工作原因没有下车,叮嘱了几句就走了,车渐行渐远,但是孩子那孤单的小身影、期待父亲陪她回家的楚楚眼神却烙在我记忆中;再比如说有的组工干部,子女正值高考、中考关键时期,但他们却很少陪伴孩子,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从无怨言。这就是真实的组工干部,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一直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些也许他人不会知道,但并肩的同志知道,深夜的灯光知道,胸前的党徽知道,人民和干部的满意知道。
组织部是一个大熔炉,在这里,不仅淬炼我们的品格、培养我们的能力,更为我们成长之路点燃了人生明灯。我相信,只要在组织部工作过的人,不论时间如何流转,岗位如何调整,都会一直回忆组织部的“风”、感受组织部的“风”、传承组织部的“风”!


组织部的文

看过很多材料,也写过很多材料。在对文字的痴迷游弋中,我最为推崇、最为叹服的,就是来自组织部的文稿。因为,他总能让人感悟到文字的震撼、文字的精美。

组织部的“文”站位高远。俗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组织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既是“排头兵”也是“参谋部”,既承担着举旗定向的重大责任,也承担着补钙铸魂的重要任务。所以,在他们的文稿中,往往能够看到独有的政治品质、见识见解、境界格局,也往往能够看到他们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把握、对方针政策的解读、对全局工作的研究,并且总能围绕大局提出带有规律性和创新性的观点、作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部署,为人提供优质可信、妥帖可行的高效服务。正所谓“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提神聚气。”可见组织部的“文”是功底深厚的。
组织部的“文”严谨规范。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组织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强,关注度、期待度高,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懈怠。常听人说,在组织部写材料,一篇文稿是要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的,他们不仅要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推敲,甚至有时就连标点符号也要讨论研究、精细锤炼。难怪组织部的文稿严谨规范、准确率高、无可挑剔。原来,这都是在严而又严、细而又细、慎之又慎的精心打磨和层层把关中产出的。正所谓“文风体现作风。”能写出那么精准经典、丝毫不漏的材料,可见组织部的作风建设是过硬的。
组织部的“文”美感精致。一篇好的文稿是要做到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追求逻辑之美的。这就如同盖房子,设若我们搞不清哪些地方需要立柱打浆、哪些地方需要填补支撑,甚至不分主次、随意建构的话,则必然会使之具有倒塌的危险。组织部的文稿则是非常注重结构编排的,他们往往不仅能使你清晰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而且还往往很注重布局的剪裁、文字的对仗、逻辑的承接,时时处处都体现着结构之美、整体之美,总能让你在阅读或聆听中,获得“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感悟、享到“挥洒智慧、流放思想”的精彩。正所谓“无痴不精,无痴不交。”从组织部文稿的行文结构中,我们应该不难读出他们的专业素养、匠心之风。
组织部的“文”质感形象。只知道旗帜鲜明,不知道委婉曲折;只知道理直气壮,不懂得刚柔相济;只知道大开大阖,不知道以小见大……这都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弊病。然而,组织部的文稿却并非都是这种训人的逻辑,他们也会用事实说话、用故事交流,然后让你在频频顿悟和精神洗礼中受到震撼、启动思绪。比如,河南新乡有个先进群体,新乡市委组织在写他们的故事时,就充满了形象感和画面感,总能让你在很有质感的表达中,受到心灵的熏陶、激发向上的力量。正所谓“好故事是心灵的闸门,精神的磁场。”从组织部的文稿中,我们基本能够读懂什么叫“好故事就活在当下”、什么叫“人云亦云绝不可能出彩”。
组织部的“文”张弛有度。组织部的任务很多,文稿种类也很多。比如文件信息、讲话讲稿、方案报告、事迹材料,等等。尤其还有一种大家都不曾写过的文稿——干部考察材料。但无论那种文稿,他们在撰写时都会依据性质种类,分别有所侧重,能够做到开合自如、张弛有度。所以有人说,没有“笔上几分钟,笔下十年功”的坚守精神,做不了组织部的笔杆子;没有“文当其时,一字千金”的工匠精神,也做不了组织部的笔杆子。正所谓“态度决定水准,深度决定质感。”从组织部的文稿当中,我们依稀能够看到那些日夜坚守、伏身案牍、海量阅读和深邃思考、笔耕不辍、凝练拔高的身影。
你做或者不做,工作都在那里,而他们选择了不离不弃;你写或者不写,材料都在那里,而他们选择了厮守相伴。蔡明在小品里有句经典台词,她说“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给我玩什么聊斋?”而我却要说,设若你没有真正用心去读过组织部的文稿,还真就不知道自己在文稿写作的修炼上,与“千年的狐狸”还有多大差距,到底能不能够得上“聊斋”。


组织部的灯


无论是在县一级、州市一级或是在省一级,无论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深夜,或是在雄鸡一唱、月明星稀的凌晨,只要经过党政综合办公楼,你都会发现整栋楼里有一层楼的灯较亮、较齐、较透明。不必想、不必问、不必怀疑,那就是组织部的灯。
常听人们说起,在组织部有三个不好意思:“正常下班”不好意思、“吃饭早了”不好意思、“上班觉得没事干”不好意思。这里的人,似乎习惯了并且适应了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埋头拉车、使劲全力、奋勇向前的生活。有时候难免会问,这么狠、这么拼、这么玩命,这群人究竟为了什么?其实,时间长了、思考久了、浸透够了,你也就明白了。
组织部的灯是“信念”之灯。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组工干部日夜操劳、忘我奋斗,就是秉持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和境界;就是执着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就是践行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方略。
组织部的灯是“为民”之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组织部是组织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日夜操劳、忘我奋斗,就是要进一步把党组织建设好,为党的事业、民族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就是要进一步把干部选任好,为党的事业、民族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提供坚实干部支持;就是要进一步把人才培养凝聚好,为党的事业、民族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组织部的灯是“勤政”之灯。如果你认为或一直坚持认为组织部是“一壶绿茶一上午、一张报纸一个班”的乐园,那说明你要么是个不谙世事的“小鲜肉”,要么是个愤世嫉俗的“小愤青”,要么是个不愿了解实情的“糊涂虫”。你要在闲暇之余经常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了解了解“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体会体会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的真正内涵。
组织部的灯是“担当”之灯。在组织部,经常会听到这些话——“没事,我能行。”“领导,如果有急事,我就不回去了。”“老婆,这个周末你带着孩子去玩吧,我得进办公室一趟。”“哥们,实在不好意思,你们先聚吧,我请个假或者迟到一会儿。”……也常听人们念叨:“在组织部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你或许会觉得组织部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点惨不忍睹。但是,这恰恰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组织部的灯是“清廉”之灯。组织部的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服务人才的人才,常常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但是这里绝不是“纸牌屋”,相反有权力却敬畏权力,有平台却珍惜平台,有素质却异常努力。大部分时候,你看到的场景是:简衣素食而不是富贵荣华,步履匆匆而不是游手好闲,激情澎湃而不是萎靡不振……
今夜,又是月色朗朗、清风徐徐、落木萧萧、人影稀稀,这层楼的灯又不约而同的亮了起来。此情此景,一句与友人谈论时经常提起的话又从心底油然而生:只要这里的灯还亮着,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有希望,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希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就有希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终审:许建国

复审:张荣桓

初审:千阿瑢

编辑:千阿瑢


东胜组工
弘扬忠诚奉献组工精神;树立公道正派干部形象;秉承务实创新党建理念;营造开放包容人才环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