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龙门坑
龙门坑,在英坑村之上三里路左右。是去瓦上(农合)的必经之路。龙门坑,村名由来,据讲是有条坑从村中穿越而过。村落建设,坑道或明或隐,如龙腾大海。故在村口处做一门,曰“龙门”。这龙门,已经不在,只留下一个“龙脚趾”的遗迹。有兴趣的,可以去寻古探幽一下。也可以想象一下,在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上,脚下云雾氤氲诗意神仙的境界,那整个村落就若隐若现,似龙腾虎跃,似蛟龙出海,就是人间仙境。
龙门坑,历史有点悠久。据退休黄老师讲,黄家先到龙门坑,而后部分后裔歇到英坑。英坑黄再歇到五里亭槐竹山。所以老早有祠堂(众屋)。一个天井噶。也许是地皮紧张逼仄,也许是英坑发展得更好些。英坑有老大的祠堂,而龙门坑只有众屋。就是众屋,后来也拆掉做了学堂。学堂因为冇学生,也卖掉一半给私人了,做了时髦豪华房屋。
老早有三个生产队。快400人。也是一个藏而不露的村庄。外面看,不咋地,估计不到会有这么多的人口容量。深入走走,觉得像燕窝,层层叠叠的,占天不占地,不可小看,而且地势不是那么太巉,感觉还是挺好的,舒服舒爽舒心的。越到后面似乎越平坦似的。因为山核桃收入还是挺好的,现在居住的还有一百多人。相对来说,常住人口还是有点多的。有两爿店,都有模有样的,不容小觑。古老的龙门坑,一百多年的厨房还有背靠背的六个。挺朴素古老的。老屋也有几堂。有一堂老屋,门楼是牌坊样式,砖雕镂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可惜我不在行。里面的木雕也美轮美奂,可惜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窗户是封闭的。有四个篆体砖雕大字“对我生财”,这是智慧幽默和谐的文化。据退休老师讲,为什么要封闭,是老早对到老屋。白虎开口也好,或虎视眈眈也罢。我窗户都不开,就闭到了,你总没啥子话说了吧。可冇窗户,又不像回事。于是就做一个惟妙惟肖的“假”的窗户。像两爿窗户门。镂刻“对我生财”——你对到我就生财了,就有好运了。这是一种理解。还有更深刻的理解,就只可会意了。真正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团结。据说,另外一边的窗户,老早也是四个字,也是因为对面有一堂老屋。后来老屋拆掉了,就开了窗户。至于原来四个冇嘞字,现在大家记不得了。也就没深究。当然这门柱的底端有四四方方正正的石头,不知啥意思。问问大家也不晓得。于是作罢。古老的龙门坑,水氻还是比较好的。吃水浣洗洗拖把马桶各有分工,老人告诉我,天大干的时候,最下的大塘要做吃水用的。毕竟源头短,人口多。古老的龙门坑,碾房有两处。山上,没水。磨苞芦小麦就靠碾子。两房大族都有自己的碾房。还有一房只有兄弟两个,冇碾房。碾滚碾盘牛扼磨都在,是相当精致精彩古老的农业山头旮旯的文明密码。可以去看看,好有历史感。当然,现在,俗叫龙门坑,客叫“林名川”。我也问了很多长者。要么干脆说,不晓得来由。要么说,大概可能也许是林木比较出名吧。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你自己看看,挂牌保护的榧树有十好几棵,枫树有几棵,都有300年以上。还有一根“大叶樧”,虽没挂牌,很多游人都讲一出南门就是第一根。还有近几年倒塌的大树。老早这龙门坑的树木是出名的。所以叫“林名川”。他们说的有点道理。古老的龙门坑,鲜活的林名川,红色的古村落。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2、“歙县论坛”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559-262131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3、投稿、合作QQ:54596489@qq.com(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