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 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精彩纷呈

时事   2024-11-26 09:59   北京  

1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02版刊发文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正酣 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精彩纷呈》,版面图及全文如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26日   第 02 版)

全文如下: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正酣

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精彩纷呈

本报记者 孙龙飞 董泽扬


11月25日,贵州队选手在花炮比赛中突破。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11月22日在海南三亚开幕以来,各项比赛轮番上演,精彩持续不断。浓浓民族风的比赛场景,新颖的比赛规则,各族运动员顽强拼搏、友好交流的画面……这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6.188秒,这个时间可能不够喝下一瓶椰子水,但足够海南队运动员罗军爬到9米高的仿真椰子树顶。9岁就开始攀爬家里椰树的他,凭借这个成绩获得本届运动会男子攀椰竞速比赛一等奖。

6.188秒

是怎样的速度

一起来看

在海南,徒手爬树摘椰子是当地群众传统的劳作场景,也是很多人儿时的娱乐项目。本届运动会上,类似速度攀岩和跑酷的攀椰竞速正式成为比赛项目,海南队选手包揽男子和女子一等奖。

  攀椰竞速要求男子运动员在9米(女子为7米)的天然椰树或人工制作的仿真椰树上,以自选姿势攀爬,爬到椰树顶端并触碰计时按铃,用时最短者获胜。比赛中,自称最大优势是“手长脚长”的罗军一个箭步冲刺,利用惯性爬上树干,手脚并用向上攀爬。当他轻拍计时按铃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在海南陵水,一边是海风卷起的海浪拍打着沙滩,一边是绿茵场上快速进攻和严密防守,小小的“花炮”在空中划过优美弧线,激烈的比赛扣人心弦。
  花炮比赛原称抢花炮,是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1986年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花炮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后更名为花炮。
  花炮比赛每队上场8人,在长60米、宽50米的场地内,运动员手持花炮通过奔跑、传递,将花炮投入对方的花篮得分,并以阻截、抢断等技术反抢,阻止对方得分。比赛里,选手防守拦截的“扑搂”动作类似橄榄球运动,花炮也有“中式橄榄球”的别称。
  贵州省今年首次组队参赛,以贵州民族大学学生为主要班底的年轻阵容在小组赛中亮相。尽管最终遗憾输给实力强劲的对手,但在贵州队教练高民看来,每进一个“炮”,每赢得一分,都是宝贵的收获。
  在珍珠球赛场,比赛结束前的关键时刻,新疆队球员一记超远距离的成功抛投,帮助队伍以40∶39在小组赛中险胜浙江队。“防守干净、投篮坚决,队员们表现得很棒!”新疆队教练马冬激动地说。

运动会珍珠球项目比赛现场,海南队迎战辽宁队。海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曹志 摄


  珍珠球比赛源自满族民间游戏“采珍珠”,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珍珠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因基本技术和比赛方法与篮球类似,珍珠球也被称为“移动篮筐的小篮球”。
  在和篮球场大小相同的场地内,双方各7人展开角逐。所谓“移动篮筐”,是指一名球员可手持抄网在得分区内移动和跳跃,只要能用网接住水区队友的投篮即可得分。在水区和得分区之间还设有封锁区,每队有两名球员手持双拍在此干扰、拦截对手投球。
  赛场上,观众既能看到凭借高大身材频频空中取分的球队,也能看到快速机动善于反弹得分的球队。特殊的比赛形式和不同的打法风格,增加了珍珠球比赛的观赏性,也让这项运动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人们挥洒汗水、交往互动的运动媒介。

赛事多看点


陀螺项目

陀螺互相撞击瞬间。王琪明摄

“好陀!”“漂亮!”“好样的!”“太棒了!”

11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陀螺项目在三亚技师学院篮球场开赛。随着比赛的进行,观众席上,加油、鼓劲的喊声接连不断,顺着声音望去,一位带着墨镜头戴黑色帽子身着红色队服的中年人正在位选手呐喊助威。

“我是北京队的教练,带陀螺队已经有二十年了。”北京代表团陀螺项目带队教练员赵志忠介绍道,“她刚开始练的时候连扔东西都不会,同手同脚的。”

赵志忠口中的“她”是北京市代表团队员张喆,一个戴眼镜的短发姑娘,正在赛场上与上海代表团31岁的梅朝喜——一位从9岁就开始参加市级陀螺赛事的种子选手,进行小组第一单元的比赛。

赵志忠(左)与张喆进行赛后总结。王琪明摄

本届运动会陀螺项目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共四个小项,共24个代表团参与比赛。

24日下午,女子单打项目四个单元小组赛全部结束,张喆所在的小组顺利出线。张喆告诉记者,得知分组之后,第一天她对战的是两位强劲的选手——上海代表团梅朝喜和西藏代表团王群会,并没有想到小组能出线。她把本届运动会的重点也放在了团体项目上,她说:“很幸运个人项目能够打出这个满意的成绩。”

张喆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与很多选手从小接触、爱好陀螺不同,她与陀螺相识颇具戏剧性。

张喆攻陀一刻。王琪明摄

练习陀螺之前,张喆是一名田径运动员。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张喆也为着高分成绩“兢兢业业”。本科期间,赵志忠是她的田径教练。每周一、三、五下午练跨栏,晚上打陀螺。因为担心被老师打低分,教练招呼自己练陀螺她就去练,到了大二,学校开设陀螺课,她想着练好了还能拿高分,就报了名勤加练习。

就这样,张喆坚持练了下来。她告诉记者,练习陀螺让她性格变得更加沉稳,比赛过程中沉得住气。2023年,张喆大学三年级,北京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暑期进行,在那次运动会上,张喆拿到了陀螺项目女子单打第二名,女子团体一等奖。

这一次,怀着“民族团结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最高荣誉”的信念,她来到了三亚,在这里与不同民族的选手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手握竹竿,一手放陀螺,长线将陀螺带动旋转。场内两个陀螺碰撞、旋转,场下双方选手学习、交流。王琪说,小小陀螺将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的选手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各个民族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希望它转得更远一点,更久一点。


花拳出圈


龙舟项目

11月2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看个比赛杯”龙舟项目决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其中,贵州队获标准龙舟女子500米决赛一等奖。

比赛现场。王瑛萱摄

比赛伊始,贵州队就与其他参赛队伍展开激烈的角逐,三百米赛程后逐渐拉开差距,在观众一声紧似一声的加油声中,贵州队一骑绝尘,在最后百米赛程中取得压倒性优势,并最终斩获一等奖。

颁奖现场。王瑛萱摄

赛后,贵州队的队长兼领桨手王韦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贵州队的年龄构成大部分为20-23岁、有过龙舟经验的年轻人。年轻化的队伍结构和平日刻苦的日常训练、比赛时三亚较为温和的光照和相对优势的赛道为她们本次优异成绩的取得提供了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队对于战术的选取,王韦提到,在比赛时面临右舷侧风时,右前方的领桨手会带领队员将船体向右侧倾斜以顺应风向、提升速度。

提及本次比赛的成绩,王韦表示对于本次取得的成绩比较满意。王韦说,贵州队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队员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教练团队的精心指导。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团队协作精神,正是体育竞技中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1月26日   第 02版)、人民网海南频道 李学山、杜奕燔、 王瑛萱、王琪明

责编:符小叶

编辑:潘惠文
值班负责人:席秀琴

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海南频道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