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 筑梦前行——记强度所智能视觉损伤监测团队

企业   2024-10-25 19:15   陕西  


序言
近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青年团队先后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效大赛、陕西省第三届国有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大赛表彰。其中,智能视觉损伤监测团队《面向GIc试验的自动化监测与数据处理系统》,从26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效大赛总决赛金奖(第一名)近年来,强度所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工作,从设立创新基金、举办创新大赛、评选创新团队和个人、加速青年培养、畅通成长通道等多个方面为青年创新工作常态化开展提供保障,形成了生机勃勃的青年创新局面。今天,让我们走近机器视觉智能监测团队,感受新时代强度青年的创新风采。







智能视觉损伤监测团队是一支成立不足4年的创新型团队,他们立大志、担大任,在科技创新最前沿、急难险重任务中,无惧无畏、挺身而出,彰显青年一代的锐气和担当,收获了成长、彰显了价值,在创新的赛道上让梦想变成现实。





 


坚守初心 青年勇担创新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要敢于做先锋,不做过客、当看客”。智能视觉损伤监测团队自成立以来,就以解决强度试验实际问题为创新宗旨,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立志通过集成创新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团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于强度试验的细微之处,潜心钻研损伤智能监测技术,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手段探寻解决试验中的损伤监测问题。在团队成立初期,青年们白天做试验、完成日常工作,夜晚则继续加班加点,针对试验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交流研讨、集智攻关,逐一精细改进算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
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为G1c智能监测项目的迅速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层间裂纹扩展跟踪系统在强度所正式投入应用,并实现产业化,逐步在国内外市场推广销售。该产品具备自动化层间裂纹跟踪测量与数据处理能力,有效省去了人工跟读与手动计算的繁琐步骤,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受到使用单位的青睐与好评。

攻坚克难 青年团队展现担当

创新才有机遇,敢为先锋才能不负时代。团队成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敢于冲锋在前,G1c智能监测项目的成功为团队带来信心,他们选择继续攻坚,将下一个目标瞄向全机试验中的损伤智能监测。
狭小密闭空间就是损伤监测的“硬骨头”,为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团队成员在工作时常常需要钻进漆黑闷热的机身结构内部,在狭窄环境中携带沉重设备,逐一测试布置传感器的最佳位置。民机适航审查的严谨性与高标准、全机场景所呈现的复杂性,使监测技术更是面临着极为严苛的挑战。
为了实现创新突破,团队成员一方面梳理痛点和难点问题,逐步明确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另一方面积极研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前沿算法创新,不断尝试将新方法融入损伤监测的研究与实践,稳步探索解决传统监测问题的新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系统今年在ARJ21-700、AG600等多个军民机型号的全机疲劳试验中验证应用,搭建了从科技创新到型号应用的坚实桥梁。



奋光不止 追光前进奔赴理想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团队这些年碰到了太多的困难与挑战,他们毫不退缩,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实践中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通过几年的积累,团队从无到有,还自主开发了包括自感知清晰成像、微小损伤识别、裂纹长度自动跟踪测量、多系统协同控制方法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发表SCI、EI论文多篇,申报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十余项,荣获复合材料学会创新技术奖、陕西省航空学会科技进步奖,并在国家级技术创新大赛、集团级青年创新创效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团队距离实现“第一个五年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奔赴在实验室与试验现场之间,时常在噪杂的试验现场争分夺秒地进行方案优化,而当工作遭遇时间节点的紧迫挑战时,更是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继续深化完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团队积极思考人工智能与结构强度更为紧密融合的方向,为强度试验的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智能视觉损伤监测团队将继续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为航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素材来源于智能视觉损伤监测团队
——编辑:张正杰

——审核:李晨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
在这里,遇见强度所,关注强度所,了解强度所;在这里,您将及时获取强度所最新资讯,参与“大强度、新强度、数字强度”的发展,强度所邀您共筑“强度梦”!
 最新文章